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08088
大小:65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11
《超前教育利与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超前教育利弊谈:快人一步还是揠苗助长?1、好处:赢在起跑线上2、危害:儿童家长社会1、相似联想背唐诗、学数学英语、小学学中学课程、少年班-------1995年出生的张炘炀,在两岁时就学会了两千多个汉字。小学六年的课程,他只用了两年就已经学会了。初中也是三级跳,初一和初二都只读了半年,中考结束,张炘炀成功地考进了市里的高级中学。高一高二没有读,只是在家里自学,然后就直接去参加了高考。参加高考时,张炘炀10岁。在高考中,他以505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08年张炘炀成为了年龄最小的硕士生,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11年,16岁的他又成为了博
2、士生。2、一家之言:种树郭橐驼:种树,要顺木其性,方可长成参天大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庄子:顺性而为揠苗助长、北师大教授:超前教育是将教育时间大大提前,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适应,而对绝大多数来说是行不通的。3、类比联想:马拉松长跑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人生不是短跑竞赛,而是长途马拉松,起跑线上的的输赢并不能决定结果。相反,马拉松比赛中最后赢得胜利的往往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那个。卢梭说的对:“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
3、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4、危害联想:读博士时,张炘炀在微博上发表言论称: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这种看法引起了网友的纷纷不满。不仅如此,他还觉得父母应该为他的天才买单。在硕士论文答辩前,他威胁父母要在北京给他买套房子,不然就不参加答辩弃考博士。这番言论把他和他的父母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有人说他是“智商上的巨人,情商的侏儒。”而他的父亲曾经出过一本叫《神奇的学习》,书中只讲学习,不讲做人。只要成绩好,孩子就是爹。这种拔苗助长,使得张炘炀的学业和心智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像张炘炀这样天生聪明,学习能力强不是坏事。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王女成凤,学习成绩好可
4、以,但是思想教育一定要跟上。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反而害了孩子。武汉有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五年内就花了12万给孩子杰瑞报了17个培训班。杰瑞五岁就学完了二年级的所以课程,小托福考试还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佳绩。杰瑞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要学到九点才能回家。杰瑞上一年级时成绩很好,觉得老师讲得很简单。可是到了二年级,杰瑞的成绩就开始下滑,渐渐地杰瑞就不喜欢学习,上课走神、不写作业等等。很多小孩在上幼儿园时,就要学拼音、学诗歌、学朗诵……幼儿园“小学化”,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大行其道,孩子不仅是超前教育,还是超纲教育。其实,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特点
5、。不顾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过度的超前教育、过量的超纲教育都会适得其反。4、教育理论: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生理:孩子的幼儿、童年、少年阶段,身体都处在发育阶段。孩子的身体素质才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智力发展。提前学习,到了小学孩子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或者学习专注力降低。过度学习也会让孩子身体受到损害。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心理:过多、过量的教育也会让孩子精神上感到疲惫不堪。孩子可能会因为压抑了天性,而和父母越来越远。孩子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还可能情绪崩溃,做出极端的行为。忽视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扰乱办学教学秩序5、适度周密教育学家认为,对儿童及早进行智力开发和教育是应该的。有
6、许多能力,如学习口语的能力等都在幼儿期形成,过了这个最佳期,以后再学习就很困难了。但对幼儿的教育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儿童的心智成熟要有一定的进程,在知识增长上,总是从数数到学习整数运算,从识字到理解词义.从看图说话过渡到看图写话。即使是天才儿童,也仍然需要有自由思考的空间,一步一步地提高。如果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顾他们的接受能力,只一味贪多图快,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儿童本来就有求知的欲望,对什么新事物都感兴趣。如果家长能循循善诱地引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儿童引进知识的殿堂。但如果家长不懂这些,只是求成心切,急切地、大量地给儿童灌输知识
7、,造成儿童只能被动地、不知所措地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感到厌倦、枯燥,丧失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不仅学不好当前的知识,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许多人把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比喻为拔苗助长。人民日报:拔苗种不出好“庄稼”在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家长们的努力和焦虑可以理解并需要关注。不过,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孩子的成长和树木一样,也有其自身规律。在符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兴趣培
8、养、潜能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