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

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

ID:56306312

大小:1.3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6-10

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_第1页
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_第2页
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_第3页
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_第4页
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触电的形式、规律及防范措施张忠怀一、人体触电的方式二、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三、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一、人体触电的方式指直接触及运行中的带电设备所造成的触电人体触及正常时不带电而故障情况下呈现对地电压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人身触电事故当人体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与带电体的空气间隙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可能造成弧光触电直接触电间接触电弧光触电较大容量的设备在刚断开电源后仍将保留一定的电荷直击雷破坏、感应雷破坏和雷电波侵入破坏由于不同物质的互相摩擦产生感应电压触电剩余电荷触电雷电触电静电触电由于带电设备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作用,将会在附近停电设备上感应出一定的电位而引起的

2、触电。安全电压: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采取的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是制定安全措施的依据。 人体电阻(1700欧)、接触电压、摆脱电流(30mA)的关系:IEC规定50V以下的交流电压为安全电压,并规定采用24V以上的安全电压时需要考虑采取防电击的安全措施。 安全电压等级:42、36、24、12、6V(超过24V时应有安全措施)安全电压(交流有效值)选用举例额定值空载上限值4250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移动工具;3643在矿井、多导电粉尘等场所使用的行灯;2412626158有危险电击环境使用的行灯;金属容器内、地点狭窄、环境湿热场所;水下作业;应用:1)单相触电

3、:处于地电位的人体触及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为相线对地电压,即相电压,是最常见的一种触电方式,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程度也各不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不同,发生单相触电后通过人体的电流差异较大,危害相同CBAN2)两相触电: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同一系统的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为三相系统中的线电压,是相电压的倍,其危险性也较大。当发生两相触电时,如线电压为380V,则流过人体的电流高达268mA,只要经过0.186s就可能致人于死地。(50mA.s)是最危险的触电,但一般发生的几率较小二、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低压触

4、电多于高压触电农村触电事故多事故与生产部门性质有关青年和中年非专业电工及合同工触电事故多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事故点多在电气联结部位单相触电事故多二.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触电事故往往没有任何预兆,而且往往极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防止触电是用电安全的核心。防止触电的措施1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2采用漏电保护装置3使用安全电压4保护接地和接零5正确使用防护用具6建立电气安全规程各项规章制度1.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保持电气设备的完好率,提高绝缘性能,用绝缘的方法来防止触及带电体。用屏障和围栏、设置障碍、保持间隔来防止无意触及带电体,确保电气设备的正

5、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加强电气设备的维修、保护和检查测定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予以消除。2.采用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当设备漏电时,可以切断电源防止由于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护装置可应用于低压线路和移动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只用作附加保护,不能单独使用。3.使用安全电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我国安全电压采用(工频额定值)42V、36V、24V、12V、6V。矿井、多导电粉尘等场所使用36V行灯,4.保护接地和接零。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接地短路电流就能将27.5A以下的熔丝熔断或自动开

6、关动作,从而切断电源,断开故障。保护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系统零线作良好的金属连接。5.正确使用防护用具。不论是正常情况下工作,还是在特殊情况下工作,都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具,如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钳、试电笔等。6.建立必要而合理的电气安全用电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用电安全注意事项等。加强用电安全管理,是防止触电事故的极其重要的组织措施。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有章不循,违反安全用电规程和思想麻痹大意,工作责任心不强等,是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授课至此结束,希望的内容能给大家帮助,

7、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