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

ID:56305264

大小:3.9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6-10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_第1页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_第2页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_第3页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_第4页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萃取分离原理及设备报告小组:第一小组萃取法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低且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和自动控制。分为:1、溶剂萃取(小分子)2、双相萃取(大分子)萃取原理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萃取操作过程及设备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原理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溶剂萃取

2、溶剂萃取操作是将一种溶剂加入料液中,使溶剂和料液充分混合,则欲分离的物质能较多的溶解在溶剂中,并与剩余料液分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萃取分离的实质是利用欲分离组分在溶剂中与原料液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欲提取物—溶质萃取溶剂—萃取剂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萃取液剩余料液—萃余液萃取分离设备溶剂萃取的原理及方法溶剂萃取多级萃取错流萃取逆流萃取单级萃取1、单级萃取2.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错流接触过程F一料液S一溶剂L一萃取液R一萃余液下标1,2,3一级别3.多级逆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中,在第一级加入料液,并逐渐向

3、下一级移动,而在最后一级加入萃取剂,并逐渐向前一级移动,即料液移动方向和萃取剂移动方向相反,故称逆流萃取。4液滴逆流分配法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液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由流动相形成液滴,通过作为固定相的液体柱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其装置示意图见2-7小结多级错流萃取的理论收率高于单级萃取,但多级萃取流程长,一般情况下,萃取剂用量大,因而得到的萃取液浓度低多级逆流萃取与同级错流萃取相比,在相同的萃取剂用量下,可获得更高的搜集率在逆流萃取中,由于只在最后一级中加入萃取剂,故与错流萃取相比,萃取剂用量少,

4、因而萃取液浓度高影响萃取操作的因素1、萃取剂的选择(1)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强,分离程度高,一般相似相溶(2)萃取剂与萃余液的相互溶解度要小,粘度低,便于两相分离(3)萃取剂易回收,化学稳定性好,且廉价易得2、PH的范围(1)PH一方面影响选择性,另一方面又影响分配系数(2)通常情况下,酸性产物应在酸性条件下萃取到萃取剂中,而碱性杂质则成盐留在水相中,碱性产物应在碱性条件下萃取到萃取剂中。(3)PH还应选择在产物稳定的范围内萃取剂,PH,温度,乳化,盐析,带溶剂等3、温度的确定(1)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生

5、物产品的不稳定(2)适度提高温度以提高分配系数4、盐析,带溶剂,去乳化的作用(1)盐析剂可使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使产物更多的转入溶剂中,但用量过多会使杂质转入萃取剂(2)带溶剂与欲提取的产物形成复合物,复合物易溶于萃取剂中,使之与萃余液分离,分离后在在一定条件下分离出游离的产物(3)去乳化的方法:过滤,离心分离,加热,稀释,加电解质,吸附等双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原理:基于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双水相体系:某些有机物之间或有机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后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或多

6、相水相体系。常用生物分离的双水相体系:PEG-Dextran系列和PEG-无机盐系列。双水相体系在生物分离的应用:用于蛋白质、酶、核酸、菌体、细胞、细胞器以及氨基酸、抗生素等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双水相萃取双水相系统(aqueoustwo-phasesysten,ATPS)PEG=聚已二醇(polyethyleneglycol)KPi=磷酸钾DX=葡聚糖(dextran)双水相萃取方法1-细胞悬浮液2-细胞破碎机3-冷却机4-PEG-盐贮罐5-混合器6-离心机7-废渣相贮罐8-暂贮罐9-盐贮

7、罐10-酶液贮罐两级双水相萃取酶的流程萃取操作过程及设备液-液萃取设备应包括三部分:混合部分、分离部分和溶剂回收设备。(一)混合设备混合罐喷射式混合器(a)器内混合过程(b)(c)两液相在器外混合(二)分离设备管式离心机碟式离心机(三)离心萃取机多级离心萃取机上、中、下三段,下段——第一级混合与分离区(待萃取料液加入,萃取轻液相引出)中段——第二级上段——第三级(新鲜萃取剂加入,萃取重液引出)立式连续逆流离心萃取机α-LavalABE-216离心萃取机ABE-216离心萃取机轻重液走向示意图倾析式

8、离心萃取机A-干燥段B-澄清段C-分离段D-入口E-排渣口F-调节盘G-调节管H-重液出口K-轻液出口1-V带2-差速变动装置3-转鼓皮带轮4-轴承5-外壳6-分离盘7-螺旋输送器8-轻相分布器9-排渣口10-转鼓11-调节环12-重液出口13-轻液出口14-转鼓主轴承15-轻相送料管16-重相送料管17-向心泵三相倾析式离心机结构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相密度(g/ml)扩散系数(cm2/s)粘度(g/cm.s)气体(G)10-310-110-4超临界流(SCF)0.3~0.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