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

ID:56293463

大小:1018.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6-09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_第1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_第2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_第3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_第4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形中位线复习三角形中位线1、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它包含了线段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3、添线方法(1)中点连成中位线(2)中点配中点,连成中位线ABCDEDE∥BCDE=½BC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三角形中位线考考你2、在梯形ABCD中,AD∥BC,AM=BM,若MN∥AD,则DN——NC(大小关系)。CDNABM1、如图,在△ABC中,AD=BD,AE=EC,那么DE——BC(位置关系),DE=——BC(数量关系)。∥1/2CDEAB=一、类比 猜想ABCMN一、类

2、比 猜想ABCMNABCMN一、类比 猜想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ABCMNABCMNABCDMN二、操作 探索怎样将一张梯形硬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一)、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二)、性质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如何得来?怎么证明?ABCDEFEF=1/2(AD+BC)EF∥AD∥BC平行于两底?梯形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回CDNABM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M=BM,DN=CN。求证:MN∥BC,MN

3、=1/2(AD+BC)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E回梯形的中位线定理:CDNABM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M=BM,DN=CN。求证:MN∥BC,MN=1/2(AD+BC)D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ECNABM∴EF∥AD∥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CDEF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是腰AB、CD的中点求证:EF∥AD∥BC,EF=1/2(AD+BC)证明:连结AF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G。G∵AD∥BC,(已知)∴∠DAG=∠CGF,∠ADF=∠G

4、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F是DC中点(已知)∴DF=FC∴△ADF≌△GCF(AAS)∴AD=CG,AF=FG(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E=EB(已知)∴EF是△ABG的中位线∴EF∥BGEF=½BG(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AD∥BC(已知)∴EF=½(AD+BC)(等量代换)∵BG=BC+CG∴BG=BC+AD(等量代换)CDNABM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EFOKCDAB40cm60cm50cm45cm55cmFNHEMGFE练习MN1、在梯形ABCD中,AD∥BC,E、F、M、N分别是

5、两底、两腰的中点,线段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CDNABM练习102、在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两腰的中点,AD=6cm,MN=8cm,则BC=cm。CDNABM练习3、在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两腰的中点,连结AC,交MN于点E。则MNBC(位置关系)AEEC(大小关系)若ME=3cm,则BC=。ECDNABM∥6cm三、快速解答1、梯形的上底长为4cm,下底长为6cm,则中位线长为_____cm。2、梯形的上底长为6cm,中位线长为10cm,下底长为_____cm。3、梯形的高为10cm,中位线长为15cm,

6、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cm2.5141504、梯形的上下底长之比为2:3,中位线长为5cm,则下底长为____cm.6在小学大家已学习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现在根据今天所学知识,如果已经知道梯形的中位线长及高,能否得到更简单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呢?ABDCMNH以前我们学过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b)h,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如果中位线长为L,那么L=(a+b),因此梯形还有下面的面积计算公式:S=L·h.1212例如,梯形ABCD的中位线MN=12㎝,梯形的高DH=10㎝,那么梯形面积S=______.㎝21202.梯形中位线定理是梯形的一

7、个重要性质,它也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那样,在同一个题设中有两个结论,应用时视具体要求选用结论.小结1.从梯形中位线公式EF=(BC+AD)可以看出,当AD变为一点时,其长度为0,这时公式变为EF=(BC+0)=BC,这就是三角形中位线公式,从这一点又体现了这两个定理的联系.121212∴∠PAB=∠PBA(等边对等角)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P是DC中点求证:∠PAB=∠PBAABCDPQ解:取AB中点Q,连结PQ∵P、Q分别是CD、AB的中点(已知、以作)四边形ABCD是梯形(已知)∴QP∥AD∥BC(梯形中位

8、线平行于两底)∴∠AQP=∠A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C=90∘(已知)∴∠AQP=90˚(等量代换)∵AQ=QB(已作)∴PA=P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