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92217
大小:4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09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及反思豪贤中学赖錦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②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该尽力承担好;③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过程与方法:①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②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激、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并且愿意这些人学习,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有些不是自愿选择的事情,我们仍要承担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把事情做好。教学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
2、代价和回报。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填空题:第一课时的观点与原理的回顾。学生全班齐读,自觉把空格补充。温故知新什么是代价?什么是回报?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讨论一:你会参与班委的竞选吗?为什么?讨论二:如果让你选择,在班级的所有职务中你最愿意承担什么工作,最不愿意承担什么工作,为什么?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由于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活动积极,课堂气分活跃用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入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为活跃的课堂气分打下基础。承担责任的对个人成长的重
3、要意义讨论三:有的同学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既然多做多犯错,少做可以少犯错,不做就可以不犯错。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少承担责任,不就不用担心付出什么代价了。”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辩论通过辩论明白: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青少年要勇于主动承担责任。讨论四:正确处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1、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合理选择责任。2、积极承担非自愿选择的责任。引导学生回顾;在校运会中你扮演的一个角色,由此你承担了什么责任?获得了什么回报?付出了哪些代价?学生共同回忆,讨论
4、校运会从筹备到完成的各项工作。刚结束的校运会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保持一种兴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意味着回报,也意味着代价,因此在作出选择前应认真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倡导履行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讨论五:在我们的社会,面对责任:1、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2、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3、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你希望成为哪一种人?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
5、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学生思考交流,尽量按生活实际作出选择:要信守承诺,慎重承诺作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奉献精神,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视频:公益广告《身边的好人》学生谈感想:对第三种人,即使我们一时成为不了,但我们仍要感恩、崇敬和学习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
6、而无私奉献的人。许许多多人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小结:知识回顾填空题: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获得______的权利。2、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______、_____和_____学生及时复习记忆理顺这节课的整体思路。_。还可能是因做得不好而受到______,甚至受到_____。3、在选择责任时,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做出正确的,做出最的选择。4、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____选择的,但我们仍要改变,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_______.5、不言代价与回报是一
7、种,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堂上练习(略)学生讨论,回答,质疑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解题答题的能力。课后反思: 一节精彩的思想品德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可以使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学生活动积极课堂气分活跃,学生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本节课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理解相对较容易,所以本节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点拨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和教师展示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深入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
8、之处,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中探索质疑,学习知识, 同时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会了主动学习,初步掌握了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本节课课堂师生互动比较成功,配合比较好,可能选择的情景和材料都是学生身边的事情,比较接地气,以及设置的问题都是学生愿意参与的,课堂中学生能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虽然答题语言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