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8851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9
《读《不做庸师》一书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不做庸师》一书有感龙潭桥中学陈晨如果说天使就是传播福音的使者,那么书籍就是天使为人类准备的“不必为通行税伤神”的“节俭的车”,承载着我们的录魂到达理想的彼岸。最近,我们亲爱的校长赠送我们教师每人一本书,我有幸分到了常作印老师的《不做庸师》一书,读后我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告诉我们育人比树木要难十倍不止,育人不仅需要智慧、需要艺术、也需要经历一段刻苦努力的漫长时间。而今,在日渐浮躁的教育世界中,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在漫长的岁月中越烧越短,越烧越臭,越到后面价值越少,让现代人都不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怎么去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阅读了常作
2、印先生著的《不做庸师》一书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也似乎从这震撼之中逐渐清醒,重新让我认识了教师的人生价值和魅力之所在。那就是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教师要专业,让人认可你很专业,专业觉醒是发展的前提。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还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一个没有专业素养的老师,会把天才培养成庸才,而那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的犯罪。法国文学家雨果说:“只要学有专长,就不怕没有用武之地。”对于一个教师的事业而言,最大的危机就是业不精专。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业不精专。所以,《不做庸师》一书让我认为,学生超越教师那是
3、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则是教育的悲哀。教师专业的成长首先是心灵的成长,而职业和专业认同是其前提。一位朴素的老师,一本朴素的小书,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份源自心灵源头的认同,那份来自思想深处的触动,那更如暗夜逢迎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我!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翻开书的自序,走进常老师的人生历程中,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成功并非偶然的机遇,一步步走来,从学生时代勤于读书、学业优异的昨天,到已为人师仍和他的学生继续读书背书的今天,还有,他将承载着梦想与执着正在奔向远方的明天,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到达心之向
4、往的彼岸。因为,在教育行进的路上,他从未间断地行动着,思考着。很高兴,能够通过读书认识这样一位与我们并肩作战在教育岗位最前沿的同路人,更庆幸,这位同行人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智慧者。又一次打开这本书,潜心阅读,透过文字,我欣赏并学习着常老师的教育理念,感悟并反思着自己的在教育教学中言行!这本书指引了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有计划和目标吗?你懂得时间的管理吗?你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吗?你知道怎样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吗?常老师在书中的一个个追问,一个个富含哲理小故事的启迪及他切身的体会和做法,让我如醍醐灌顶,猛然惊醒,原来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知从何时起,所有的计
5、划和目标都交付于学校安排管理,从没想过试图专门划分出一段时间来用于发展自己,虽然在忙和累中也曾很渴望得到发展,也茫茫然回顾四周想寻找出一个契机,但是,找不到什么阻挡了自己。读到心有所感,掩卷沉思,发现自己正像文中那匹黑马,虽然天天努力,但始终在原地打转。也觉察到很多时候就像那个伐木工人一样,因为过于沉溺教育教学中,而忘记了充电、磨刀。是的,原来我的困惑不是无法实现成为千里马,而是习惯于拉磨,不相信自己还能奔跑起来。细读第一章节之后,有一种彻悟,是的,我们完全可以不那么忙和累!完全可以不抱怨环境的侵扰!文中所传授的帕累托法则告诉了我们怎样发挥时间的最大功效。常老师所倡导的“相
6、信学生就能解放自己”“花公家的时间办自己的事”这一番番朴实且有实效的传递,给我了明确的指引。与常老师对话,让我找到了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艺术,我知道,如果我们都能像他那样明确自己行进的方向,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宽阔大道,那样善于挤出边角时间,并将学习、反思,总结根植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一个快乐明哲老师的喜悦。这本书指引了我——再忙也要挤出思考的时间!《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引领着人们深思;《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呼吁着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专业写作,教师的成长的快车道》告诉我们,敢于逼,善于逼,我们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激发出潜力与内驱力,才能有效实现教师专业
7、发展的提速,读着这些有见地的文章,你会感到常老师不是一个一线教师,而是个“专家”。是的,一个教师肯读书,善读书,再加上善于思考,思考教育现象,从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质,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了。当然,一个教师要想拥有自己的思想,就必须投入地工作,每一天那点点滴滴的实践,是我们思考的源泉。当我们每天的劳动都为我们堆积起一块思想的砖石,你会不断突破自身岗位的限制,不断发生自身身份的嬗变。你会发现,一线教师同样可以有“权威”,称“学者”。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这本书指引了我——以更成熟的心态教书育人!《天堂与地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