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互联基础测试试题(黄俊英).doc

IP网络互联基础测试试题(黄俊英).doc

ID:56279034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5

IP网络互联基础测试试题(黄俊英).doc_第1页
IP网络互联基础测试试题(黄俊英).doc_第2页
IP网络互联基础测试试题(黄俊英).doc_第3页
IP网络互联基础测试试题(黄俊英).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IP网络互联基础测试试题(黄俊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IP网络互联基础考卷一、选择题1在TCP/IP协议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A.网络接口层B.互连层C.传输层D.应用层2在下列名称中,(b)是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A.比特B.分组C.段D.帧3从通信协议的角度来看,在局域网之间存储转发数据帧是在哪个层以上实现连接的?(b)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4在数据链路层中互联的设备是(d)A.网关B.中继器C.路由器D.交换机5在校园架设设计中,作为校园网与外界的连接器应采用(d)A.中继器B.网桥C.网关D.路由器6网络适

2、配器(网卡)是运行在OSI模型的(c)上的.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7对等层实体之间采用(c)进行通信.A.服务B.服务访问点C.协议D.上述三者都是8网络互联层上包含5个协议,其中ARP的作用是cA.用于传输IP数据报B.实现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C.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D.用户网络互连层上控制信息的产生和接收分析9完成路由选择功能是在OSI的(c)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10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到端得到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d)A

3、.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11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c)协议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应用层12在OSI模型中,一个层n与他之上的层n+1的关系是(a)A.第n层为第n+1层服务B.第n层把从第n+1层接受的信息添加一个报头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D.第n层与第n+1层无相互影响13下列网络设备中只有(a)是简单地再生进入的信号A.中继器B.网卡C.网桥D.网关一、填空题1、IP网络寻址有哪些(局域网寻址)、(广域网寻址)、(IP网络寻址);2、M

4、AC地址长(6)字节,(48)位,是(网卡)的物理地址,前24位OUI位由(IEEE)分配,后24位EUI由(厂家)分配;3、画出Ethernet帧的帧格式(DMAC/SMAC/类型/DATA/FCS);4、如何区分MAC地址表示的是单播MAC,组播MAC(MAC地址二进制的第八位为0则为单播,为1则为组播);5、广域网寻址的方式有那两种(点对点寻址),(多点寻址);6、IP网络寻址若主机位为n,则主机总数为(2的n次方),可用主机为(2的n次方-2),可用主机比主机总数少的那些地址分别表示什么(一个网

5、段和定向广播地址)7、在(IP)之上TCP/UDP,端口号为(16)位,(1024)以下为知名端口,TCP/UDP是(端到端)的通信;;8、ISO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OSI表示(开放式系统互联);9、交换机的功能是(查找MAC表转发数据帧)10、路由表的形成的方式(直连发现),(静态配置),(动态学习)一、问答题1、写出OSI参考模型,TCP/IP标准模型,TCP/IP五层模型应用层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传输层传输层会话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2、以两个用户Q

6、Q聊天为例子,并以TCP/IP五层模型为参考模型,写出数据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3、简答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根据源MAC地址学习。根据目标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转发。洪泛:未知单播,未知组播,广播;路由器可通过直连发现、静态配置、动态学习的方式形成路由表,根据目标IP地址查找路由表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找不到则丢弃。4、请解答出IPV4组播地址:234.129.130.131解析成MAC地址是多少0100.5e02.82835、如图所示,分析PC33访问PC11的通信过程1.PC33访问PC11,

7、由于网段不同,故找网关。2.PC33发送ARP请求,R1的e0/1收到后对其回应,PC33得知网关的MAC地址。3.PC33将数据进行封装,目标MAC地址为网关R1的e0/1,源MAC为PC33的MAC,目标IP为192.168.1.2,源IP为192.168.2.2。4.数据通过二层网络到达R1的e0/1,目标MAC地址为自己,拆二层封装,根据目标IP地址查找路由表,找到与e0/0接口对应的直连网段,于是将数据转发到e0/0端口。5.数据到达R1的e0/0端口,R1发送ARP请求,PC11收到后进行回

8、应,R1更新ARP表,于是对数据重新封装,目标MAC地址为PC1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R1的e0/0,然后转发出去。6.数据通过二层网络,经过SW1的转发到达PC11。7.PC11收到数据后发现目标MAC是自己,拆二层封装,发现目标IP是自己,拆三层封装,读取数据,然后再对PC33进行回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