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70875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05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归 雁钱 起①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③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此诗作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寄托了宦游他
2、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梓州李使君①王 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①使君:这是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即刺史。树杪:树梢,这里指树顶。②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养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这是一首赠别诗,读了本诗之后,请说说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3、这是一首赠别诗,赠别诗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有两类,一类是表现分别时的难舍之情,一类是另有寄托。本诗属于第二类,我们要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可从诗中的用典入手,如“汉女”“文翁”等,这样即可推知作者写作的用意。答案 示例:王维以此诗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恪尽职事,有所作为。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①朱敦儒:洛阳人,
4、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
5、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青 溪王 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请结合全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分析景物特点时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特点,如“黄花川”“青溪
6、水”“菱荇”“葭苇”等,然后把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出来。答案 示例:诗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景物描写静中有动,自然素淡。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恬淡来印证自己的夙愿,抒发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心境、物境融合为一体。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柳宗元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
7、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
8、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如果答“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景物之中,忘却了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的旷达之情”,也可)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终南望余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