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文字黑洞的知识.doc

背景文字黑洞的知识.doc

ID:56262596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4

背景文字黑洞的知识.doc_第1页
背景文字黑洞的知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背景文字黑洞的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洞的知识“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将使时空弯曲。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

2、再不能逃出。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跟白矮星(比如天狼星伴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和中子星(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对比起白矮星的几十吨/立方厘米,后者就不值一提了)一样,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质

3、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是显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4、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这种弯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空间的这种变形非常大。这样,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所以,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有些恒星不仅是朝着地球发出的光能直接到达地球,它朝其它方向发射的光也可能被附近的黑洞的强引力折射而能到达地球。这样我们不仅能看见这颗恒星的“脸”,还同时看到它的侧面、甚至后背!经过近30年的思

5、考,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之前他的关于黑洞的部分理论是错误的。霍金对宇宙起源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1975年发表的黑洞辐射理论。黑洞是宇宙中质量极大、因而引力极强的区域。霍金以数学计算的方法证明黑洞会产生辐射,这些辐射因此得名“霍金辐射”。但霍金认为黑洞辐射不包含以前吸入物质的相关信息,而且所有黑洞最终都会消亡。一旦黑洞消失,曾经存在的黑洞的相关信息都不可追寻。这些信息的去向之谜就构成了所谓的“黑洞悖论”。这与量子物理学的理论背道而驰,因为这种信息不可能就这样消弭于无形。霍金在“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的大会上说,他认为,黑洞不会将进入

6、其边界的物体的信息淹没,反而会将这些信息“撕碎”后释放出去。该假说的提出,说明霍金推翻了他曾提出的“黑洞悖论”。通过计算证明,黑洞内部最初的信息量与最终的信息量相等,“它会向外辐射其吞噬的物质的所有信息。不过,这些信息已经被黑洞撕碎、打破和重整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