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56695
大小:2.4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6-04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所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预习“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一、知诗人,解诗题。二、抓字眼,明诗意。三、想意境,悟诗情。四、诵诗句,背诗文。一、知诗人,解诗题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
2、大家”。《所见》1.解题所见,Q: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所看到的。所见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 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二、抓字眼,明诗意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3.诗文解读振,樾,Q:体会诗中流露的情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Q:地点?Q:这两句诗中描绘的人物是?牧童林樾骑黄牛——体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情。歌声——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振林樾——说明歌声很大,表现心情的愉快程度。震
3、荡。树荫。指林中树木成荫的地方。林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放牛的孩子。振荡林中成阴的地方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今天真高兴!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闭口,Q: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的?Q:这两句诗都是诗人的“所见”吗?前一句并非所见,而是猜想,是诗人根据所见场景推测的牧童心理活动。立,夏季心想,想要。住口,停止唱歌。止步,停止不前。鸣蝉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要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大概是想捕捉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想象一下他此时的心情、动作、内心活动?我一定
4、要想办法抓住它!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动:静:Q:反复品味诗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效果?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中描绘的场景更加灵活生趣。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机灵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Q: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由静到动的变化呢?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高坐牛背,放声歌唱,神情悠然自得;然后描绘静态,牧童住口止步,屏息凝神,眼神专注地看向鸣蝉。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合作探究Q:细想自己在乡村见过的场景,诗中所绘的田园风光对你来说有美感吗?为什么在诗人笔下会如此趣味生动呢?Q:《所见》是诗人对乡村自然的描摹,从哪
5、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一环境?牧童、黄牛、林樾、鸣蝉……诗人心性崇尚自然,喜爱田园风光,而且善于观察,能从寻常或细微的景象里发掘生活的意趣。小结诗歌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你会填吗?1.《所见》是代诗人的作品,他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的牧童形象。全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忽然“”,是因为他“”。我们从诗中“”一词,可以看出当时是夏季。2.“”体现出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情。“”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所 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四、诵诗句背诗文课外拓展《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6、,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再和本课内容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之处。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积累几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