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发光材料.ppt

稀土发光材料.ppt

ID:56255532

大小:1.3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6-04

稀土发光材料.ppt_第1页
稀土发光材料.ppt_第2页
稀土发光材料.ppt_第3页
稀土发光材料.ppt_第4页
稀土发光材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稀土发光材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稀土发光材料概述目录Ⅰ概述Ⅱ研究现状Ⅲ应用概述分类:光致发光(PL):用光作为激发源激发而产生光电致发光(EL):在电场或交流电作用下产生光极射线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类型:荧光:激发时产生的光磷光:激发过后依然存在的光一般以持续时间8-10s为分界,持续时间短于8=10s的发光为荧光,把持续时间长于8-10s的发光称为磷光。概述发光机理:由图1.1可知,发光分子吸收能量后,处于基态S0的电子跃迁至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些电子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辐射能量回到基态。处于高能单重激发态的电子(S2)先回到低能单重态(S1),然后在通过发射荧光回到基态(S0

2、)。图1.1概述稀土材料: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从原子序数57~71的15个镧系元素加上钪和钇共17个稀土元素。单纯的镧系盐对紫外区域激发光的吸收能力弱,镧系离子不能被有效激发。由于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层结构,使得稀土配合物在光、电、磁等方面表现出很多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其它的一些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光谱学性能,使得稀土元素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格外引人注意,稀土材料的发光几乎覆盖了整个固体发光材料的范畴。概述稀土配合物:稀土离子与有机配体配位形成稀土配合物,这些配体可以有效地吸收激发能,提高其发光效率。这些有机配体能将激发态能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离子的发射态,可以使稀土离子有效地吸收激发能,

3、从而极大地敏化稀土离子的发光,提高其发光效率。这种从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被称为“天线效应”。稀土配合物虽然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但其较差的光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为了改善其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人们将镧系配合物引入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粘土等无机基质中,制备了镧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现状(1)稀土有机化合物/树形分子/蒙脱土纳米材料荧光性能较强的稀土元素Eu为金属发光中心,以β-二酮类(乙酰丙酮)为配体,并以树形分子掺杂剂,合成了高配位数的掺杂树形分子β-二酮配合物;并以蒙脱土为刚性体,采用插层法制得高荧光强度的稀土有机化合物/树形分子/蒙脱土纳米材料。蒙脱土具有复网层结构,由两层硅氧四面

4、体层和夹在中间的水铝石层构成,即2:1层型结构。与此同时,夹层中的Al3+常被Mg2+、Fe3+、Fe3+、Ni2+、Li+等取代,从而层间并不是呈电中性的,复网层之间有排斥力,水易渗透进入层间而膨胀。蒙脱土的结构研究现状蒙脱土的作用:1、对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使其层间距扩大,为有机配合物的嵌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2、蒙脱土使体系分布均匀,网络结构可有效阻隔配合物局部聚集,防止由于稀土配合物浓度增大而发生浓度碎灭。3、蒙脱土基质的刚性强,可以大大减少稀土配合物因振动而造成的非辐射跃迁能量损耗。研究现状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图a:乙酰丙酮铕配合物b:掺杂树形分子乙酰丙酮铕/蒙脱土复合材料

5、图中a得出配合物在485.0nm,530nm处出现的两个较强的发射峰归属于配体acac-的贡献,而在640nm处的发射峰则是Eu3+离子所产生的特征跃迁发射峰。图中b曲线与a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发射峰强度均增强,在640nm处的增强最为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二配体——树形分子的加入,极大地敏化了乙酰丙酮配体,使荧光发射强度增强。这种互敏化作用说明配体与稀土中心离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树形分子使Eu3+特征荧光发射增强的现象与配合物的结构和分子内能量传递有关。研究现状红外光谱分析红外谱图a:乙酰丙酮铕配合物b:掺杂树形分子乙酰丙酮铕/蒙脱土复合材料从谱图中的a可知,分子存在着CH3、C-

6、C、C-O、C-CH3、CH等基团,证实了乙酰丙酮基团的存在,另外在谱中还出现761cm-1、652cm-1、531cm-1等峰归属为Eu-O键的伸缩振动以及螯合环的变形振动,在3300cm-1发现结晶水的吸收蜂,说明配合物中存在结晶水。从图中的b中看出,1037cm-1为MMT的Si-O-Si的不对称伸缩振动,位于521cm-1及466cm-1谱带分别属于MMT中Si-O-Mg和Si-O-Fe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在该复合材料中,乙酰丙酮铕配合物插入到蒙脱土层间,没有发生剥离行为。研究现状微观结构分析透射电镜图a:乙酰丙酮铕配合物b:掺杂树形分子乙酰丙酮铕/蒙脱土复合材料图a中浅色部分

7、代表的是乙酰丙酮聚合体,暗的部分对应的是稀土粒子,稀土铕以颗粒状比较均匀地分散在乙酰丙酮基体中,并且具有网状形态分布的特征,能初步说明乙酰丙酮与稀土铕发生了相互作用。图b的片层的厚度为25-30nm,随着5%MMT(质量分数)的加入,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插层结构,黑色暗区为基体中的膨润土片层,蒙脱土片层的层状结构更加明显,并且网状分布形态的特征更加突出,生成插层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现状热稳定分析热失重图a:乙酰丙酮铕配合物b:掺杂树形分子乙酰丙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