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

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

ID:56248233

大小:28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24

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_第1页
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_第2页
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_第3页
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_第4页
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实验命题点汇总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块、秒表、刻度尺、金属片)4.刻度尺和秒表的读数5.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为了方便测量时间)6.金属片的作用(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7.实验注意事项(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8、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所用的物理方法是间接测量法9、选择斜面倾角的原则:斜面倾角要适中,过大下滑太快,不易测量时间;过小下滑太慢,会使多次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10、小车运动距离的测量:要“头对头”或“尾对尾”的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也如此。11、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角。

2、12、小车下滑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①斜面有摩擦力,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②忽略斜面摩擦力时,动能的增大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机械能守恒。13、小车下滑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变速(或减速)直线运动,14、误差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时间测量,①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导致时间测量值偏小,平均速度测量值偏大。②小车过了终点后才停止计时,导致时间测量值偏大,平均速度测量值偏小。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先下后上的原则)2.实验仪器的选取: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温度计、秒表等。3.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尽

3、可能用粉末状(或碎块状),这样受热均匀]4.使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保证受热均匀)5.烧杯中水量的规定及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烧杯中水的量不宜太多,避免加热时间过长,要求是能够浸没试管中装有的固体,同时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和侧壁)6.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7.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绘制熔化温度—时间曲线,并注意观察图像(熔化时间及各时间段物质的状态)9.根据曲线图或数据判断固体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判断熔点的大小、物质所处的状态及温度变化的规律8、根据温度——时间图像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用同样的热源,加热时间相同,温度升高越小,比热容越大,反之,比热容越小。.实验结论

4、:①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②非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一直在升高.内能增大。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Word文档.1.仪器的选取及装置的安装顺序(安装原则是“自下而上”,先酒精灯,后铁架台,后温度计)2.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碰触容器底或容器壁)3.实验装置中,烧杯上面加一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如果加的是厚板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沸点升高,影响实验结果)4.气泡的变化(水中气泡在沸腾前先是少量,且是下面的大上面的小,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下面的小上面的大)5.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

5、消失(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6.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时杯中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石棉网温度较高,高于杯底的温度,水会继续吸收热量。7.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8.分析数据和图像9.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水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10.沸点及其与气压的关系(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11.产生的“白气”(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12.实验装置的改进与评价实验结论: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

6、与液面上气压有关,液面上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四光的反射1.实验仪器的选取(平面镜、量角器、硬纸板、激光笔、不同颜色的笔)2.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线位置作用,对光线起漫反射)3.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4.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与镜面垂直)Word文档.5.光线位置确定(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连接并标上方向)6.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7.“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纸板中F板折转,观察上面是否显示光线,当转动后,F板上就不会有光线,说明三线应该在同一平面上)8.光路可逆的验证(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9.多

7、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保证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器材的选取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2.选择较暗的环境(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4.选择薄玻璃板(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