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44979
大小:3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4
《我眼中的林徽因[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说不出的美丽----浅谈我眼中的林徽因初识林徽因提起林徽因,常常是与别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他们都是林徽因生命中重要的人,是她的丈夫、知己和朋友,我们常常从他们的身上搜寻到林徽因的影子。不可否认,我最初想了解她是因为好奇诗人徐志摩当年为什么因痴情于林徽因而亲手捣毁了自己的家庭,载林徽因如诗如画的年龄,她遇到了才华超群并因诗而享誉盛名的诗人----徐志摩。徐志摩被她的才华和美貌打动。他对她的爱迅疾而热烈,他大胆的向她表白。她没有接受,她想到自己的母亲是“二夫人”,而且父亲还有“三夫人”。她从小就目睹母亲常常暗自垂泪,也深谙这种家庭的不道德和不正常。她决不让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
2、。于是,她把爱的绣球抛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个同样优秀、同对建筑痴迷的建筑学家。她没有因他的腿跛而削弱对他的爱,成为他的伴侣和助手,与他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支持他的理想和事业,与他一同奋斗。林徽因在我心中更布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当我读了作家林杉先生写的《林徽因传》后,我为我的肤浅和无知懊悔不已,才明白那些印记并不是真正的林徽因,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位气质超俗,风姿迷人,思维敏捷,洞察锐利,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林徽因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为了更深刻、更形象给予学生知识和艺术上的熏陶,常常带着学生到北陵和故宫去上课。我不知道,一个长在南方的女子如何适应北方的严寒;一个美丽绝
3、伦女子,如何用严谨、执着的治学态度培育二十年代末渴求的学子。林徽因患有肺结核病,可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带病治学、考察、调研。有时系里让她休息,她却说,只有站在讲台上她才能忘记自己的不适,她才能舒服些。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曾说过:“她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热情。她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我不能想像她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迸发出那么强的光和热,她的眼睛里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和热情。真的,怎么能包容那么多的内容。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感受到的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她是那么吸引我,
4、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林徽因,不仅因为她著名的才貌双全,更因为她的气质修养、风度性情,犹如稀世美玉,难以形容,她是一个女人中的女人,独一无二。阅读林徽因,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叹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女人,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古今中外,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够像她这样,即便是当今的新时代女性也会为之叹然。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丽如诗的文字,运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详细的记录了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路历程。开篇从风姿绰约的少女——林徽因与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相识康桥写起,止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和另一个哲人联手共同为其题写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
5、月间。”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们一路艰辛、治学的坎坷动人的画面。半生建筑,半生文学林徽因首先是一位建筑师,是20世纪中国建筑界的才女。林徽因小时便随父亲旅居英国,接触到建筑学。“建筑是一门艺术,就像诗歌和绘画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从此她开始用这种语言书写着她对生活的挚爱和激情,开始了对建筑的一生的执著。她体弱长期卧病,然而从不曾放弃过追求。她随丈夫梁思成历尽艰辛辗转各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期间,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夫妻二人贫病交加,她却在抱病阅读二十四史,为与梁思成合作写作《中国建筑史》做资料准
6、备。最终她写了该书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在病榻中,林徽因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工作,改造传统景泰蓝,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反复推敲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是她的精神力量,她的激情和对建筑一生的挚爱支撑着她的生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她不曾放弃过她的行走,在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就是她的建筑生命,是她一生对事业的追逐与梦想。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执著坚定的建筑师,同时她在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她的作品中体现着文人的感性、细腻、唯美。也许这完全是出于一种单纯的喜爱,林徽因从没有放弃过
7、在文学上的创作与梦想。作为一位诗人、作家,林徽因为中国文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个人可能对一件事心血来潮,却难以像她一样做到一生的坚持与热爱。她那永不熄灭的激情,是一种足以使任何阻碍破碎的力量,是一种灵魂的飞扬,是她一生不曾放弃行走。想来惭愧,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学业、未来乃至梦想都未必有如此狂热的坚定。在困难面前,我们时常扮演者顺从者和屈服者的角色,轻而易举的被击倒。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