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地理、气象概况.doc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doc

ID:56242222

大小:21.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3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doc_第1页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doc_第2页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doc_第3页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1地形地貌庄河市为低山丘陵区,属千山山脉南延部分,地势由南向北逐次升高:北部群山遥远,峰峦重叠,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步云山最高海拔1130.7米,为辽南群山之首;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在300米左右,溪流、峡谷、盆地、小平原间杂其间;南部沿海地势平坦宽阔,海拔在50米以下。三部分区域地势分明,特点突出:山岭,奇峰突起,岩石裸露;丘陵,坡度平缓,土层软厚;平原,零星分布,地表平坦。长白山余脉——千山脉及其余脉纵贯全区,形成北高南低的地貌轮廓。区内山脉大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分布,山地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北部的步云山,与老黑山等山体连成一片,构成庄河地区北部中山地绿色屏障。山地

2、周围高低丘陵广布。区内平原面积较小,类型多样,分布零散,河流中上游有狭窄的河谷平原,较大的河流下游河谷及河口地带,有较大面积的河谷平原及三角洲平原,山前有规模不大的洪积平原,海湾顶部有面积不大的海积平原,一些丘陵坡麓有侵蚀平原。区内河流发源于北部山区,流经丘陵及沿海平原区,除少数河流外,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流入黄海。各河河床上游窄、下游宽,形成漫滩,阶地堆积。庄河地区的地貌单元采取成因类型与成因形态类型二级分法。地形高度按绝对高度划分,即中低山绝对高度500~1000米,低山200~500米,丘陵50~200米。庄河境内山脉系千山山脉南延而入县部分,自北而南分高岭和步云山山脉两大干脉贯

3、穿全区,全区山脉均属两大干脉之分支。1.1.2气象气候本项目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历年(1970~2000年30年间,下同)平均气温为9.l℃,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9.3℃。受山地和海洋影响,南北气温相差1~2℃。由于处于东亚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明显变化,冬季受亚洲大陆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由于印度洋热低压和北太平洋热高压强大,盛行偏南风。历年平均日照为2415.6小时,日照充足,日照率56%左右;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57.4毫米。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

4、56%,受地形和季风影响,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增。历年无霜期平均为165天。2004年,庄河市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为10℃,较历年平均值高0.9℃,比上年高0.5℃。其中,8月11日最高气温为32.5℃,为本年度气温最高极值;1月21日最低气温为-20.l℃,为本年度气温最低极值。年日照时数为2538.4小时,较历年日照平均时数多122.8小时,比上年多195.5小时,无霜期为177天,比上年少21天。年内,庄河市区最大冻土深度为39厘米。区总降水量为733.7毫米,比上年多降水132.6毫米,是近6年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年内,暴雨或暴雨以上(日雨量≥50毫米)天气过程有3

5、次,分别出现在7月18日,降水量为53.3毫米;8月3日,降水量为89.1毫米;8月28日,降水量为109.2毫米。庄河地区北山面海,地处北半球的暖温带,气候属于暖温带湿润大阱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必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日照丰富,季风盛行,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在10摄氏度以下。春季(4-5月)降水少,气温回升快,4月末终霜。4月初大地化通。西南风增多,降水量渐增。全季降水量较少,罕见的暴雨。南北风交替频繁,有大风。4月末到5月初闻雷。春旱时4月上旬可见冰雹。夏季(6-8月)高温、潮湿,多连雨阴雨和暴雨天气。7月下旬到8月中旬最热。每月降水日数都在10天

6、以上,暴雨多出现在7、8月,平均每月可有1-8次。季降水量大,占全年降水量60-70%。空气湿度大。秋季(9-10月)天高云淡,气候凉爽。进入9月后,气温迅速下降。10月上、中旬出现初霜。10月可有寒潮袭来,北风渐增。晴天,每月可达7-12天,低云明显减少。降水量骤减,有时有暴雨出现,9-10月为全年冰雹最多月份。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干冷、晴朗。初冬(11月)西北、西南大风交替频繁,几乎每月皆有风天,有时连乔10天左右,降水稀少,10月中、下旬可见结冰。冷空气频繁袭来,气温急剧下降,寒潮月平均1-3次。1月最冷。1.1.1地质水文状况⑴地质构造庄河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阴山——天山

7、复杂的构造带的东端南部边缘和新华夏构造第二个一级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根据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展布及其相应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四个东西向构造带,榴皱构造以向斜为主,断层发育规模不大,但地层作强烈挤压状态。南北构造体系: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发育着碧流河断裂,控制着晚侏罗世桂云花组火山岩组成的盆地。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在本区有滚马岭——芙蓉铜矿构造带、秋木庄——望海庙构造带、大西沟——三架山构造带。华夏系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