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docx

ID:56226476

大小:17.5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猫导读:《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一)文学常识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史家、翻译家。(二)重点问题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

2、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失。3.重点写第三只猫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3、“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②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若无。结局:挨打屈死。作者心情:更难过、良心受伤。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心情是悲伤的,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怕再养猫伤心。第三只猫的死亡是因为作者的过失而造2成的,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

4、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三)中心归纳明确: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