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16962
大小:7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1
《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建筑业接纳了农村近1/3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建筑业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
2、要表现在: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建筑业资源、能源耗费大,技术进步缓慢,国际竞争力不强,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发达,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工程建设监管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三)建筑业发展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我国建筑业总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建设工程产品也将面临升级换代的新需求。具体表现在: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得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量增大;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建筑需求旺盛;奧运、世博、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
3、振兴等将形成更大的发展规模;新农村建设将成为重要的潜在市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将是建筑业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和大有作为的时期。(四)建筑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我国加入WT0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业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企业将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受行业内过度竞争和收益水平偏低的彫响,在市场竞争加剧、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建
4、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市场淘汰将进一步加速。同时,町0过渡期结束后,具备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境外承包商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与国内企业争夺大型工业、能源项目和土木工程的总承包市场,以及大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市场,人才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竞争方式开始由国内的、区域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由工程能力的竞争,转向承建能力加上融资能力的竞争;由单一的设计或施工的竞争,转向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的竞争;建筑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也将由单
5、纯追求产值、规模,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影响性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十一五”建筑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形势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快建筑业企业制度创新,重塑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推进
6、建筑业技术进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建筑业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效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引导建筑业从粗放型的传统行业向管理科学、技术创新、资源节约、本质安全的现代产业转型,并通过制度创新在行业内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转型的动力,更好地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促进我国建筑业全面、协调
7、、可持续发展。建筑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一)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建立现代建筑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建筑业生产要素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培育建筑业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劳务企业,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培育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培育工程技术咨询和中介服务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培育竞争有序的建筑材料流通市场。通过培育发展上述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交易规则。进一
8、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业主自主决定是否招标。及时修订各类合同示范文本,积极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形成“统一工程计量,政府间接调控,市场形成价格,主体依法结算”的机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及时统计并发布各类施工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工程造价指数等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