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

ID:56215286

大小:341.4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6-03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1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2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3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4页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3.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韩愈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师说》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被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

2、有很大的影响。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他对“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便借为文送李蟠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背景解读1.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先叙述后议论,也可以夹叙夹议,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说”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爱莲说》《马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与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即“说师”,即谈一谈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知识链接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师说”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德国战胜法兰西,归功于小学教员,这是人所知道的。家不重

3、师,则家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简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诸君何所事,候补当教员,开创新世纪,大任在两肩。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嗟乎(jiē)句读(dòu)谀(yú)欤(yú)蟠(pán)贻之(yí)生字音积累1.作者认为一个人为什么要从师?提示:①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人非生而知之者。预习感知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提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主旨本文是韩愈专论从师的名篇。它着重阐明了从师学道的必要性和应持有的态度,提出了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批

4、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了择师标准,提倡“不耻相师”,批判了不从师求学的恶劣风气,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1.韩愈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积极的教育思想?【答案】韩愈在《师说》中主要提出了三点教育思想:一是对教师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即“传道受业解惑”;二是表明择师的态度和标准,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门第观念,具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辨证思想;三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即“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研读探究2.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应该怎样理解?【答案】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

5、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为如此,他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业”即“道之文”,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由此可见,“师道”是贯串全文的主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对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韩愈拿“道”的有无作为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道”在即师在,只要合乎这一标准,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以不必考虑。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论题,是全篇所要论证和宣扬的中心思想所在,以下都是根据这一论题所作的具体阐释。3.“圣人无常师”这个说法的实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答案】①“圣人无常师”出自《论语》:“夫子焉不学,而

6、亦何常师之有?”(子贡语),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不能尽知,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不必拘束于“常师”。孔子向这么多人学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②人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用这种观点来看周围的人,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③韩愈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告诉我们要向闻道在先的人学习,向术业上有专长的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观点在当今仍是很有意义的。4.从最后一段看,韩愈写《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韩愈全部的写作动因吗?【答案】原因是“嘉其能行古道”。具体地说,一是“好古文,六艺经传皆

7、通习之”,二是“不拘于时,学于余”。结合文中所说的“时”来分析,这远不是韩愈写作此文的动机。唐朝中期,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在这种背景下,李蟠能“不拘于时”,正符合韩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从师标准。另外,“好古文”,也跟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内涵一致,所以,韩愈才写《师说》“以贻之”。实际上,《师说》也不是为李蟠一人所写,而是借此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严正地驳斥了士大夫们的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