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知识要点.doc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知识要点.doc

ID:56199840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知识要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知识要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知识要点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自然地理要素组成:气候、水文、地貌(地形)、生物、土壤等。2、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3、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命出现前,主要是化学演化;生命出现后,主要是有机演化(生物演化)。(2)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3)最初生命出现于海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环境变化导致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灭绝4、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是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始于产业革命。二、土壤在地理环境

2、中的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体性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3、土壤的形成(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氮除外),主要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2)气候与土壤:直接土壤的水热状况,间接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温暖湿润地区,风化作用强,有机残体归还多,土壤发育好(厚度大),但全年微生物活动旺盛,雨水淋

3、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较贫瘠;寒冷地区,风化作用弱,有机残体归还少,土壤发育差,但微生物活动弱,雨水淋溶作用弱,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较肥沃。东北黑土的肥力>南方红壤>西北荒漠土。(3)生物与土壤:A、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释放出N)的来源,促使土壤肥力的形成,是土壤形成中的最活跃因素。B、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低。(4)地形与土壤:间接作用于土壤。坡度大的地区土壤发育差(厚度小),平坦地区土壤发育好(厚度大)。阳坡的土壤温度状况好,但水分条件差。在山区,随海拔上升土壤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5)人类活动与土壤:

4、A、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培育出高产的土壤,如水稻土。B、不合理的耕作经营,则会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6)在上述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生物和气候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①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分布,沿纬度(或南北)方向更替;②以热量为基础;③在低纬度和高纬

5、度地区最明显。(2)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①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分布,沿经度(或纬线或东西)方向更替;②以水分为基础;③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明显,其植被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 草原 荒漠。(3)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①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地带性;②垂直地带性反映的是同一地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情况。一座山的相对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则自然带越多;反之就越少。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比阴坡高。如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其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变化相似;位于极地的高山,

6、只有一个冰原带。3③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树(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荒漠----冰雪。④雪线的影响因素:降水、气温、地形。其中降水(降雪)起主要作用。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多,雪线就比北坡低。(4)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少尺度的地域分异;其特点:有序性和重复性。3、主要陆地自然带(1)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大陆东部从赤道向两极可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浙江省所在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京所在的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草原自

7、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致可分为热带草原带(如非洲大陆上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如内蒙古草原)。(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主要形成原因是降水少。可分为热带荒漠带(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和温带荒漠带(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与聚落(1)聚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2)平原地区,聚落的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或棋盘式,人口较多。丘陵山区,聚落的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3)城市大多分布于平原地区,热带地区城市分布于凉爽的高原上。2、地形与交通线路

8、(1)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有多种,但在自然因素中,地形的影响尤为深刻。(2)平原地区,交通线路造价低,密度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