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读书笔记.doc

教育史读书笔记.doc

ID:56188537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8

教育史读书笔记.doc_第1页
教育史读书笔记.doc_第2页
教育史读书笔记.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史读书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读书笔记梁启超,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作为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之一,他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整治活动家的身份。然而,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便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专心从事于著述和讲学的工作。梁氏一生,在学术方面著述达千余万言,其中,关于探讨中学国文读写教学问题的专著《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乃个中翘楚。《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原为梁氏1922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所作专题演讲的记录。此书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前论作文法,后论教授法,研究的重点在文言文的读写教学。因为梁氏主张在国文一科,小学应读写语体文,解决语体文的应用问题

2、;中学以上(包括大学预科)学校应读写文言文,重点解决文言文的应用问题;同时,他还认为“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写”的水平,“读”的注意中心就应该在“写”的规律和法则上,因此,他把自己的演讲稿题名为“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梁启超关于作文教学的构想,值得后人继承和发展的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作文教学重在应用,梁氏把文章分为三大类,一为记叙文,二为论辩文,三为情感文。但梁启超曾说:“本来三种文体都应教,都应学。但第三种情感文,美术性含的格外多,算是专门作家所当有的事。中学生”以会作应用文为首要,而情感之文不必人人皆学。很显然,梁氏主张在中学以上的学校中,作文教

3、学应重于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和论辩文这两类实用价值最大的文章。他认为:学问不求实用是当时的一大弊病,纸上谈兵,其结果是纸仍纸,我仍我,于社会则无丝毫益处。这种视作文为应世之需,因而教学内容重在“应用”的观点,正是对封建传统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否定。其次,他认为作文教学要明确“规矩”。作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则必须使得师生双方皆明白作文的规矩,即作文法。梁氏将作文法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基本准则,就是构成文章的主要要素缺一不可,时间、地点、人物都要跟随意境的变化而相应的做出改变。文章须明确年代及作者地位,使读者能够理清文章的主从关系并找到文眼。即要求语言平易浅明,条理顺

4、畅通达。梁氏的这一观点完全符合现代应用语言学强调语言运用必须重视社会交际环境的适应性的理论。其二,不同体裁的文章须用不同的作法。梁氏认为,指导学生作文必须让学横真切的明白规矩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不同文体的内在模式,才能在此基础上以巧力加以润色补充。再者,梁氏在作文教学的训练上主张“重质”,他反对“多写”而不求“实效”。他说:“我主张每学期少则两篇,多则三篇,每一篇要让他做充分的准备,使他在堂下做。看题目难易,限他在一星期或两星期交卷。”可见,梁氏所强调的是,每做一篇,都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作前的预备工作作后的自改工作,绝不轻率行事,篇篇都讲求实效。此外,他还主张“让学生

5、在课外做笔记”,即现今所说的“自由笔记”,以此作为课内作文的必要补充。因此,可以说,梁氏对作文训练量的要求是:重质且重视读书习惯。使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另外,梁启超认为作文教学要重视取材方法的指导或直接提供材料,反对凭空想象。因为凭空想象的结果必然是胡编乱造,若此行为养成习惯,则于学生危害极大。他主张作为一要求真,二要求达。求真即凡是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人事景物,或通过普遍而精密的观察得来的材料,教师需用观察方法和取舍方法帮助学生筛选和整理出有价值的材料,使之成为作文的养料。求达即凡是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到的人事景物,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切实掌握。“提供”的方法,

6、一是直接印发材料;二是口授,即口述材料;三是指定文件,即指定阅读材料。总之,学生提笔之前,应着手于搜集材料,而不应“冥思苦想”。例如,学生可以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材料,如语文中的《三国演义》,历史中的趣味故事等,这样,不但材料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同历史等其他学科联系了起来。梁氏设想的“择取实际材料来作文”的方法,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教法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联系,具有深刻意义。最后,作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纵观梁氏有关作文教学的构想,其核心在与指导学生学会恰当、条理的“整理思想”。而这种整理思想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首

7、先,梁启超在向学生提供材料的时候,将必要的和次要的材料都一一列出,以便学生细细筛选、驾驭,这便是极好的思维训练。其次,他要求学生作文时,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不能露出破绽,这就要求思维的严密与合乎逻辑。最后,梁氏对文章的思维脉络,组织结构的要求也非常严苛,毕竟,文章的脉络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及作者的品质,关系到文章的全局。梁氏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从写作现象出发,阐述了其中的规律及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关于作文教学应明确规矩一块持保留意见)。同时,梁启超根植于写作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切实有效的方法论,而不仅是抽象的概括理论,这对当

8、代及后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