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86463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8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 省优课精选 7.4 平行线的性质 (1)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则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去发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综合来看,平行线的性质在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
2、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2.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和格式,掌握他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3会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后续知识内容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文字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理解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对于数学活动的方法及思路还不够
3、清晰,在探究时容易出现思维混乱,主题不明。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四)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学案进行辅助教学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一、复述回顾: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两人小组复述)二、设问导读:1.阅读课本第175页完成下列问题在定理证明过程中先假设了结论的________成立,即假设:_____________,然后由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证明得到与基本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矛盾。上述证明方法叫“反
4、证法”。2.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加以验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二人小组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判定方法的内容提出问题:如果将判定方法中的结论做为条件,是否能够得到判定方法中的已知。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完成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量角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带领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并加深理解,同时根据回顾内容引出新问题,引出新课 abc3.利用上面的定理,完成证明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步骤:第1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第2步:写出已知和求证已知:求证:第3步:写出证明过程4.归纳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5.阅读课本第176页例1
5、,完成下列问题(1)在例题中用到了平行线的_________定理和平行线的_________定理,(2)这两个定理的在条件和结论方面有什么关系? (2)实验过程中,明确前提条件为两条直线平行;(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及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总结,得出组内结论。教师根据小组结论内容进行提问,得出性质2和性质3 学生根据刚刚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总结。教师提问完成的表述形式,由学生共同回答简单说成的形成,并给出2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考核,在熟记的基础上去进行平行线性质的运用。 教师:对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我们知道,数学中不仅有文字语言、图形语言还有
6、符号语言,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层层递进,完成符号语言的表达形式。 本环节要重点注意:(1)学生对性质的书写(2)学生对符号语言的掌握程度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问题3、4,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掌握解题过程 学生根据已掌握内容独立回答问题5,对比两个定理在条件和结论方面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疑惑,并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并牢记知识。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到结论。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及思维。 abc 三、课堂达标:1.如图,a∥b,∠1=60°,则∠
7、2=_____________2.如图,已知直线DE经过点A,DE∥BC,∠B=44°∠C=57°ADEBC(1)∠DAB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EA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BAC+∠B+∠C等于多少度?3、仿照前面证题步骤,完成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证明,ABC四、拓展延伸:已知:如图△ABC求证:∠A+∠B+∠C=180°课堂达标环节: 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道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发现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