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81503
大小:18.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什么是自主教育.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什么是自主教育 自主教育是培养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 自主教育的内容是开发受教育者的体能和智能并完善其人格。 自主教育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对受教育者无条件积极关注。 在21世纪,随着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遍布全球,为自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可能性。 自主教育实现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一,使教育的对象成为主体,由于自身掌握了主动权,个人将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同时,自主教育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途径——
2、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发展。 自主教育理论的历史渊源 柏拉图说过:“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需认识的东西。”奥古斯汀在《统治篇》中把教学改写为对学习者自己认识的助产。人们向年轻人传授知识,传授理论的和实际的知识,能够做到和应该做的一切是帮助年轻人去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其自己获得对知识和世界的认识。教授者只能诱发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认识的行为,但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只能是被教授者,只能在她们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去实现。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对话性的关系:学生能够理解教育者的意向,指示,然后对教育者采取有意识的态度。教育者促使年轻人自己
3、做出决定,教育者的职责是提醒,对年轻人提出要求,学生则必须自己完成这些决定。 教育者要向年轻人传授态度和能力,她可以提出建议和鼓励,但是不能剥夺年轻人自己的正确思想和努力。教育者不能强制年轻人理解,也不能强制年轻人去创造。 佩策尔曾说:“每一个阶段的青少年不能仅仅‘成长’,他在其行为中塑造着自己”。“没有一个人在孩提时期就能‘做’他得独自去做成功的一切”。正如他所说,人们的理解、认识、意愿、艺术创造或模仿等行为以及它们的结果都是学习者——受教育的主体本身的工作。人是自身的作品。 康德认为:“人的目的是做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4、“发展所有一切自然禀赋和才能”。而发展“一切自然禀赋和才能”,系指发展人的潜在的“向善”的倾向。潜在的向善的倾向并不就是善,人要成为人,也要靠教育和培养。 卢梭主张要“培养自然人”。自然人的特点是自爱、自主和自立。自爱即是要考虑自己、管好自己,要为自己负责。自主就是绝不按照老套的公式行事,不惧怕权威,要用自己的理智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自立就是要从小锻炼自己尽可能地依靠自己,非不得已不去求助她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不超越自己的能力。 自主教育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50年代,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它沿用了哲学中人本论
5、的观点,提倡“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身上潜藏着人性的优良品质,就看我们如何的加以引导,使其潜力充分展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成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历程和结果,亦即个体本身生而具有但潜藏未露的良好品质,得以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充分展现出来。 就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形成而言,自我实现是个体发展的历程,个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据此,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个体成长发育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需求构成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要一级一
6、级满足的。 需求层次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就是高峰体验,指在人生追求自我实现的历程中,历经基本需求的追寻而获得满足时,在追求自我实现时所经验的一种臻于顶峰的心灵满足感和完美感。这种经验是与自我实现相伴随的。比如中学生发奋读书,终于顺利的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这时候她就会体验到这一阶段的高峰体验。 另一个人本主义的核心概念就是积极关注,通俗地说就是尊重人,从积极方面看人。人都是希望她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支持自己的。罗杰斯把积极关注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另一种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什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呢?举一个例子告诉大家。小鹏的在校学习成绩一般
7、,虽然父母也想孩子能上重点大学,可是知道孩子现在的水平上重点的机会不大。小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业,只是表示关心,并不苛求。甚至对于孩子偶尔的考试小失误,也是用勉励代替惩罚。这种方式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小鹏在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下,没有压力又充满了动力和对父母的感激,学业上不断进步,终于在高考中考出了好成绩。 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正好相反,会给孩子设定一些条件。比如如果考不了前十名,就不准看电视。如果考了第一,就给奖励。身在其中的孩子,即使学习很好,也终日生活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