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级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化学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8题,共60分,第Ⅱ卷为19-23题,共4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Fe56Na23Mg24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本卷共计
2、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特点中,所谓“合金”必须具有的是(1)具有金属特性(2)通过熔合加工(3)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4)铸造性很好A.(1)(2)(3)B.(1)(3)(4)C.(2)(4)D.(1)(4)2.某无色溶液能与镁反应放出氢气,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H+,Ba2+,Mg2+,Cl-B.K+,Cl-,SO42-,AlO2-C.K+,OH-,SO32-,MnO4-D.Ca2+,H+,Cl-,NO3-3、把aL含硫酸
3、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molNaOH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时,消耗cmolBaCl2,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mol·L—1)A.B.C.D.4、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5、将过量的气体通入到一种
4、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是①二氧化硫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②二氧化碳通入到偏铝酸钠溶液中③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④氨气通入到氯化镁溶液中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②④6.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①CO、O2②Cl2、NH3③NO2、O2④N2、H2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7、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A.Cu、Fe3+B.Fe2+、Fe3+C.Cu、Cu
5、2+、FeD.Cu、Fe2+、Fe8、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干燥Cl2B.吸收HClC.石油的蒸馏D.吸收NH3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②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③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④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都不正确10、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完全合理的是编号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评价AC
6、u和AgNO3溶液反应Cu+Ag+=Cu2++Ag正确B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2Al3++3O2-+2OH-=2AlO2-+H2O错误,Al2O3不应写成离子形式CFe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正确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Cu2+=Cu+2Na+错误,CuSO4不应写成离子形式11、已知有如下3个反应: ① ② ③ 由此可判断,在通常情况下、NO、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NO> B.NO>> C.NO>>D.>>NO12、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
7、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Al2(SO4)3B.NaOHC.BaCl2D.FeSO4一、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而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共24分)13、将1.12g铁粉加入2mol/L氯化铁溶液25mL中,充分反应后结果是A.铁有剩余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6: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
8、物质的量之比为2:514、若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