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人造太阳”的原因精练.doc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人造太阳”的原因精练.doc

ID:56164194

大小:12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0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人造太阳”的原因精练.doc_第1页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人造太阳”的原因精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人造太阳”的原因精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造太阳”的原因“人造太阳”,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的核聚变。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过程。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个中子,伴随着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物质,这意味着质量的亏损。根据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2,质量的亏损意味着能量的释放———两氢同位素的聚变大约能够释放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各国对核聚变多途径的研究完成了“原理性探索”,到70年代末,苏联专家制造的托卡马克装置成为磁约束聚变的主流,国际核聚变研究开始集中到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和实

2、验。美、欧、日、中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装置进行实验。然而,托卡马克建堆需要三个要素:“高温度、高密度和足够的能量约束时间。”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些条件才逐渐接近或达到这三个要素,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才得到证实。1938年,德国科学家贝特·魏茨泽克独立地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这甚至早于核裂变模型的提出。然而,与能够在室温下进行的裂变不同,聚变发生需要巨大能量。这是因为当两个带正电的氢原子核靠近的时候,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相互间的斥力将阻碍聚变的发生。要克服这种阻碍,只有两种途径;强大的引力,或上亿度的高温。然而,地球上并不具有太阳那样强大的引力

3、场。因此,要想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只能依靠上亿度的高温。不过,这又带来了新麻烦:如此高温下,核聚变燃料就成为等离子体,在等离子体状态下,物质微粒的运行更难以捉摸。而实现可控制的核聚变,就必须约速这些“乱跑”的等离子体。那么,怎样在高温下约束等离子体的运行?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科学家提出了“磁约束”概念,即通过强大的磁场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绕型磁力线,让等离子体沿磁力线运行。根据这一原理,苏联科学家于1954年制造了第一个“环形磁约束容器”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新的总是又出了:要约束这些能量巨大的等离子体,就必须要强大的磁场;而强大的磁场需要强大的电流。根据电学方程

4、,电流遇到电阻会产生热量。事实上,以往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大多是因为这一过程产生大量热量而只能脉冲运行,并且耗电巨大。怎样避免这一缺陷?1912年,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在偶然间发现,他的水银样品在低温4.25K左右时电阻消失。他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这一发现。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物理领域。在解决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散热问题时,科学家们想到了超导。6、下列关于“核聚变”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氦原子核,就是发生了核聚变。C.核聚变发

5、生时会释放出一个中子,伴随着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物质,出现质量亏损。D.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发生核聚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强大的引力和上亿度的高温。6、【解析】D(由“要克服这种阻碍,只有两种途径:强大的引力,或上亿度的高温”可知,不需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人造太阳”的基本原理,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核聚变B.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能够释放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C.超导电性是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于1912年间偶然发现和命名的。D直到上世纪90年代,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才得到证实。7、【解析】B(“两个氢同位

6、素的聚变大约能够释放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8、下列说法不属于实现人工可控核聚变的难题的一项是A.怎样克服原子核之间同性相斥的阻力。B.怎样的高温下约束成为等离子体的核聚变燃料的运行。-2-用心爱心专心C.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存在的散热和耗电巨大的问题。D.怎样让核聚变像核裂变一样在室温下就可以发生。8、【解析】D(“与能够在室温下进行的裂变不同,聚变发生需要巨大能量。”“要想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只能依靠上亿度的高温。”核聚变不可能在室温下发生。)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基是A.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欧、日、中对核聚变的研究集中到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和实验。B

7、.魏茨泽克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是研制“人造太阳”最初的理论基础。C.“人造太阳”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研制成功,可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能量和持续的温暖。D.从1912年起,各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核聚变,并设法研制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9、【解析】D(“1938年,德国科学家贝特·魏茨泽克独立地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核聚变的研究只能在有这一最初的理论基础后开始进行。)-2-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