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42352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7
《晴川阁实地考察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大学晴川阁实地考察报告院 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专业:13材料物理姓名:金震宇学 号:2013221113100042辅导老师:刘志玲老师考察时间:2014.10.04考察地点: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报告日期:2014.12.21一、考察主题晴川之行,艺术之旅,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提升自身修养二、概述(一)调查目的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该阁自创建以来,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
2、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维修增建,2次重建。现存建筑是1983年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复建的。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晴川阁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公矾上,与黄鹤楼隔岸相对,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名冠四方的楼阁隔江相望,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
3、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于晴川阁是不为过的。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公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至于彩绘雕饰,则是聘请民间的木雕匠师采用传统技艺绘制。晴川阁自古以来就是武汉的一个重要名胜古迹,从古至今,晴川阁在不停的变迁着,但是有保留着多少的名胜古迹呢?人们对名胜古迹的认识又有多少?为了保留根多的名胜古迹,呼吁人们保护古迹,爱护古迹。我们要对它进行实地考察。(二)调查对象
4、和调查内容考察时间:2014.10.04考察地点: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考察对象: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朝宗亭、禹碑调查要点:晴川阁及其附属景点历史文化背景(三)调查研究的方法。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做了实地考察。考察初期,我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部分资料,对卢龙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晴川阁及周边景点较有代表性的几处古迹——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做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四)初步考察成果1.晴川阁(1)晴川阁历史由来始建于嘉靖二十六
5、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547—1549年),是当时的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倡议兴建的,命名中的“晴川”二字取唐朝大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该阁自始建以来,与禹稷行宫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维修增建,两次重建。上一次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重建。1935年晴川阁被风吹倒,禹稷行宫幸存。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修葺禹稷行宫后,重建晴川阁。现存建筑为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的复建,由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
6、(2)晴川阁建筑特点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其规制略有扩大,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其底层面阔五间,通长20.8米;进深四间,通宽16米。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晴川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筑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
7、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2.禹稷行宫(1)历史由来禹稷行宫(禹王宫),本名大禹庙,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1131)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羿、伯易、八元、八恺等先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重建,1984年按“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
8、进行修缮。(2)建筑特点经修缮的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螭吻、坐兽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