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353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水利工程投融资模式探索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利工程投融资模式探索创新 摘要:水利作为项目居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首位,资金筹措是建设项目的基础,只有确定了资金筹措的可能性,才能使项目得可行性得以实现。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投融资的模式创新探讨。关键词:水利工程;特性;现状与问题;创新方法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1、引言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事关人类生存的大事;水利作为现代农业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设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战略性。2、水利基础设施的特性7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国民经济基础特性。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处于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的“上游”,也是其他生产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公共和准公共
2、品特性。防洪、抗旱、水土保持等公共服务不能像一般性商品和服务那样能够加以自由选择或排斥,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特征;同时,同一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公共服务功能和发电、供水等准公共服务功能并存,也使水利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和低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特性,使得在一定区域只能由一家水利基础设施提供部分水利产品和服务,形成水利基础设施的自然断特性。3、水利项目投融资模式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以短期融资来筹措流动资金,长期融资来筹措水利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有效地保持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增强项目的盈利能力。根据融资用资相结合的原则,筹资人必须做出资本预算,比较筹集资金的各种使用方法,分析期望收益和各种融
3、资方式的成本,并就未来筹集资金的财务活动进行行性研究,依据筹资人的未来现金流动预测,尽可能合理地确定所需筹集资的数额。公司通过利用政府授权范围内的资产、资产增量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资产经营活动,逐步建立起投资—回收—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艰苦奋斗,使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待投融资平台初具规模后,逐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4、水利投融资体制现状与问题(1、政府与市场事权界定不清,制约水利投融资机制成长7政府事权就是法律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事权界定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如政府对盈利性领域
4、的企业仍在实行亏损补贴或价格补贴政策,或该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承担的职能却要地方或下级政府承担[3]。随着分税制改革,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结果下级政府要办的事情多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虽然已发布了水利产业政策,确定水利事权的划分,但是长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责权利不明、政企政事不分、水利资产流失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水利投融资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受阻,正常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成长缓慢。政府对水利投融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管理和监督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2、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水利建设项目难落实现行水利投资政策规定,中央财政投资的项目,需要地方财政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在项目报批时地方政府要承诺配套的资金。
5、地方财政水利资金比较紧张,而且还要为地方自建水利项目投入资金,所以地方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即使中央财政考虑到地区差异,经济不发达地区仍然无法落实资金。中央安排投资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率不足70%,少的省份只能达到35%。由于资金配套机制缺乏效率和灵活性,地方积极性不高,使一些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较难落实。(3、水利投融资见效慢,民间资本积极性低7虽然国家针对水利建设出台多项调控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但是水利项目公益性的特点,加上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财务收益率低等原因,有些纯公益项目甚至没有经济回报,只有社会效益,所以缺乏市场吸引力,民间投资不踊跃,限制了水利投融资的发展。水利行业中
6、供水、水电等领域还有人愿意投资,而农田水利、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则少人问津。2009年全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企业与私人投资比重还不到10%。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水利项目没有建立公益补偿机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都建立了这种机制,以此来保持水利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美国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或征收地产税开支补偿,日本实行政府和农民分摊补偿的政策。(4、投融资体制不规范,投资缺乏法律保障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受政策和水旱灾害影响较大,投资缺乏保障。相比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不仅自身回报高,而且发展初期国家给予了政策优惠和倾斜,然而水利行业自身投资吸引力低,一些政策可操作性
7、低,并且还有一些优惠政策如“两工”政策也随着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出台而取消了。因此,缺乏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仅靠一些政策支持难以保证稳定增长机制的形成。5、水利投融资渠道创新方法(1、继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资(1)各级政府要始终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我国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站在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的高度,坚持发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各级财政对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