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33683
大小:12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20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突破了以前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逐渐形成了一种在理性支撑下“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他们以个人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遇为契机,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出一种欲革新社会而不能、欲超越自我而不得的呐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大充实了他们的忧患情愫,当它达到饱和状态时,便从不同角度喷发出来,从而构成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建安文人在动乱的时代潮流中,有着沉重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建立功业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心态,建安文人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
3、积极投身于革新社会、结束分裂、统一中原的理想行动中。如曹操既是诗人,又是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出现和对统一中原事业的开拓,带给诗人们以某种希望和鼓励。而曹操对功业的追求,同样激励着当时建安文人的人生意气以及实现理想的壮志。于是,“人生忽如寄”的焦虑便化作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建安文人不但亲临战场,而且当面对“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景时,内心的愤慨和悲怆便激起他们的创作激情。即使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行军打仗期间,他们也不停笔,描写惨淡的社会现实,悲悯民生疾苦,要求建功立业,渴望改变这种现实。如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曹丕的《上留田行》,曹植的《
4、送应氏》等。15建安文人欲以建立不朽的功业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是残酷的。建安诗人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使他们的忧患意识又增添了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陈琳等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先后被曹操、曹丕所杀。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他们有“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的哀叹,有“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曹植《赠徐干》)的感
5、慨——岁月短促,功名未立,仍努力追求,也有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壮志。虽然建安文人在诗歌中对人生的哀叹、对超越生命的感叹等忧患意识表现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慨慷以气”“怊怅切情”的共同风格以及“居安思危”的思想都对后世有启迪作用。建安文人在诗歌中的“忧”表现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在诗歌的王国里得到了充分诠释。诗人们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世界、反映生活的主观性、能动性,通过自身人格展示更高的生活理解,倡导一种人生追求,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和富有个性特征的生活感受,突破了将文学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
6、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的“诗教”樊篱,从而达到“文学的自觉”。(摘编自朱立华、周坤《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及人格重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安文人哀叹人生苦短、无法超越生命,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身世悲惨、理想无法实现。B.建安文人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展示真我,而舍弃了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等内容。C.在动乱的时代,建安文人不仅有建立功业之志,还常常通过诗歌创作抒发雄心壮志。D.曹操的经历和成就激励着建安文人,给追求建立功业的建安文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大量事实论证观点,材料翔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文章整体呈“总——分”结构,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观点,即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C.文章从第二段到最后一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结构清晰。D.文章第四段引用曹植《赠徐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建安文人以建立功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15作者否定了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认为建安文人“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是社会的进步。B.战乱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激起了建安文人的创作激情,使得建安
8、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C.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两首诗内容积极向上,抒情慷慨激昂,不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D.建安文人在身世之悲、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