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的突破.doc

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的突破.doc

ID:56115753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的突破.doc_第1页
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的突破.doc_第2页
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的突破.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的突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的突破广丰县五都镇中心小学徐燕英【摘要】:数学教材中的难点,直接阻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师如何找准教材中的突破口并突破它,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关键。所谓教材中的难点,是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言的,带有普遍性的难点,也有局部性的难点。【关键词】:难点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直观教学观察实践联系实际教学资源精简语言参透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难点,直接阻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师如何找准教材中的突破口并突破它,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关键。所谓教材中的难点,是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言的,带有普遍性的难点,也有局部性的难点。就数学本身而言,代带有普遍性的难点

2、,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比较抽象的内容。(2)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内容。(3)易混淆的内容。(4)逻辑性较强的内容。(5)前后知识联系不紧的内容。要突破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应首先找准难点,做到有目的的铺垫,集中突破。例如:教师备课时要摸清教材难点;上课时,让学生质疑找出难点或者从信息反馈、作业中发现难点等。其次,针对不同的难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教学。一、因抽象而形成的难点,可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数学知识中,抽象内容很多,因为每一知识点的描述,运用的是概性强,含义深刻的语言,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应遵循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规律,针对内容抽象的部分采取与之对

3、应的直观教学。(1)利用直观方法逐步描述:如分数的意义、可利用图形、分层演示整体“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阐述定义。(2)利用直观方法描述重点词语:如出示天平,演示程东西来理解“等式”。(3)用示意图、线段图来理解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二、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内容而造成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践。学生没有切身体会的事物,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教师应为学生制造实践的机会,来找方法理解它。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等底等高),接着问:“他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接着问“

4、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请学生用圆锥的容积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到满?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让学生先剪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一目了然。三、对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而产生的难点,教师要抓住其本质区别,让学生感到质的不同,在联系实际比较,让学生归纳出异同点,然后进

5、行对比练习。如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教学:教师要从含义、公式、单位的对比、反复练习,从而掌握面积与周长的知识。四、对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可采取用精简语言,分层提问的方法。在计算法,形体的公式的推导,应用题概述和解题思路等。这类知识学生开始理解时,但又讲不出,造成一种表达上的困难。此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有意让学生说,在此基础上根据推理来提问。例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经过一系列演示,已经明白了公式的由来,但怎样把这一过程叙述出来呢?我提出下面一组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什么图形?(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什么?(3)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

6、形的什么?(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学生在看书、口述,就容易了。五、因前后联系不紧而产生的难点,可采取早孕优,先参透的方法。如在学习“小时、分、秒”,“分数、小数初步认识”等知识在教材中出现时与前面都没多大的联系,为新内容顺利完成造成一定的难度,如果不早为新知创造条件,是很难完成的教学任务。例如,我在教学“小时、分、秒”时,利用课前有意让学生认钟,什么是时针、分针、秒针,什么时间起床、上课。。。。。。一节课多少时间。学生多次接触,不仅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

7、的学,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脑筋,多花心血,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就能找到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锦囊妙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参考文献[1]李琳,胡大石.突破教学难点探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3,(01).[2]陈燕萍.突破教学难点例谈[J].广西教育,2001,(25)[3]田爱军.增强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