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08929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企业组织运行的逻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企业组织运行的逻辑一、组织理念:组织能否长期存在下去,一定是依靠理念企业经营离不开环境,但环境在买方、卖方、技术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一直在加剧变化,这便造成了环境的日益不确定性。加之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风险也在持续放大,这导致了组织往往不稳定、短命,不能及时变革,而且越是组织得好的企业,变革的难度越大。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何以能够存在下去,并持续壮大?唯有基于理念和价值做选择,而非简单的过往事实。企业必须树立起自身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必须顺应天道和人心,天不变,道也不变,同时能说服所有员工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去行动,从而超越竞争对手,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未来。小企业可以靠老板的胆略
2、和眼光,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它必须通过理念,形成真正组织起来的力量,才能长期存在下去。一个大企业必须依靠“本事”活下去,而非简单“抓机会”。无论是欧洲商业银行、还是本田,还是华为的实践,都一再证明了理念的重要性。确立一个顺应天道和人心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深入到员工内心,而非作为口号贴到墙上,是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二、事业格局:大企业是做格局的,并围绕价值链演绎,确立起不可替代的竞争地位小企业应时应景,可以靠抓机会生存;但大企业是做格局的,必须进大产业,整合资源。格局成败的关键,在于具有高度的设计,能整合利益可能冲突的各方,成为对等合作者;同时,寻找到强大的动力
3、机制,持续激励要员和骨干,形成自上而下的领导力和管理力。大企业必须围绕产业价值链进行布局,用自己的经营方式,整合整条产业价值链去展开竞争;必须把握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获取不可替代的竞争地位;必须切实承担起维护产业价值链的责任,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只要围绕着产业链进行有效布局,大多企业都有机会和能力整合产业资源,培育产业经营的模式,进而演绎出新的事业格局。三、商业模式:围绕客户需求,有效开展一组经营活动,持续优化效率商业模式有效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对客户一类或几类需求进行持续满足和“垄断”,深化与客户的关系,成为客户需求的“中心缔约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识别关键经营活动,并对经营活动进
4、行有效组合和持续优化。有力量的商业模式一定是简洁的。产业社会唯一的原则是效率。从点效率到线效率,最后演绎出系统效率。商业模式的每一步变化,都应追求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在现实中见利见效,在未来才能走出大格局,实现企业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四、竞争策略:不同行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有所不同,向行业领先者学习企业经营必须坚持竞争导向,持续超越竞争对手。竞争第一性、消费第二性,以竞争对手为参照,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经营“从哪做到哪”。对于新兴行业的创新型企业,尽管缺少竞争对手,但仍可参考竞争导向思路,企业经营过犹不及,必须审时度势,举措得当。不同行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有所不同,可重点向行业领先者学习。系统研究
5、分析领先者的竞争策略,如能超越,可据此建立起新的商业模式;如不能超越,就以更快的速度模仿领先者的打法,以速度抗击规模,最后赢得规模。五、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缔约人,更多的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以合约来看待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经营管理,对内对外需要不断“缔约”,形成一个关系网络。而企业家则居于网络的中心,是企业的“中心缔约人”。真正的企业家是这个时代最可敬的人,他们构建事业格局、捕捉市场机会、维持组织高效,与市场配置资源赛跑,不断为经济提供新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家是普通人,即使伟大的企业领袖,也是普通人。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在于他们有胸怀、懂得合作、善于学习、并能持之以恒
6、。企业家更多的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做企业并不需要太高超的智慧,但它确实是一件非常艰巨和辛苦的事情。面对企业家,我们必须保持平常心,将其视为普通人并无求于他,这样才有平等合作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走正道,走正道才能走得远。至于所做的领域和环节,不足以让自己做大,那都是无怨无悔的事情。只有大市场才能培育大企业,没有进入大市场,千万不要吹大自己和企业。六、组织建立:共情是组织的基础,管理者和员工需各司其责,持续推进职业进程共情是组织建设最基本的基础。你要成为别人的伙伴,你必须要有能理解别人心情的能力。企业是一个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关系,是我们彼此之间成为伙伴、成为兄弟、成为邻里最基本的基础。
7、当你不能跟他共情,你就不能跟他共处,更谈不上一起工作,一起完成一个目标。为达成共情,我们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经历、换位思考、充分沟通。也因为人们能共情,所以能够推动组织形成一种共同的内生的力量,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共情的本质就是跟别人保持一致,尤其是跟弱者保持一致。中国文化中,它更多讲究的不是个人英雄,而讲究的是同情弱者,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其带到工作场所中来。因此,共情也容易让组织走向社会性惰化。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贡献意愿的强度并不一样,存在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