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94183
大小:2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偏心拉伸试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偏心拉伸试验[实验目的]1、测定偏心拉伸时的最大正应力,验证迭加原理的正确性。2、学习拉弯组合变形时分别测量各内力分量产生的应变成分的方法。3、测定偏心拉伸试样的弹性模量E和偏心距e。4、进一步学习用应变仪测量微应变的组桥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使用仪器及工具]静态电阻应变仪、拉伸加载装置、偏心拉伸试样(已贴应变计)、螺丝刀等。[试样及布片介绍]本实验采用矩形截面的薄直板作为被测试样,其两端各有一偏离轴线的圆孔,通过圆柱销钉使试样与实验台相连,采用一定的加载方式使试样受一对平行于轴线的拉力作用。图
2、1加载与布片示意图1图2加载与布片示意图2在试样中部的两侧面、或两表面上与轴线等距的对称点处沿纵向对称地各粘贴一枚单轴应变计(见图1、图2),贴片位置和试样尺寸如图所示。应变计的灵敏系数K标注在试样上。[实验原理]偏心受拉构件在外载荷P的作用下,其横截面上存在的内力分量有:轴力FN=P,弯矩M=P·e,其中e为构件的偏心距。设构件的宽度为b、厚度为t,则其横截面面积A=t·b。在图2所示情况中,a为构件轴线到应变计丝栅中心线的距离。根据叠加原理可知,该偏心受拉构件横截面上各点都为单向应力状态,其测点处正应力的理
3、论计算公式为拉伸应力和弯矩正应力的代数和,即:(对于图1布片方案)(对于图2布片方案)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其测点处正应力的测量计算公式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测点处正应变的乘积,即:1.测定最大正应力,验证迭加原理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受力构件上所布测点中最大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1)而受力构件上所布测点中最大应力的测量计算公式为:(2)2.测量各内力分量产生的应变成分由电阻应变仪测量电桥的加减原理可知,改变电阻应变计在电桥上的联接方法,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测量结果。利用这种特性,采取适当的布片和组桥方式,便可以将组合载
4、荷作用下各内力分量产生的应变成分分别单独的测量出来,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和内力。——这就是所谓的内力素的测定。本试验是在一个矩形截面的板状试样上施加偏心拉伸力(如图1、图2所示),则该杆件的横截面上将承受轴向拉力和弯矩的联合作用。①图1所示试样在中部截面的两侧面处对称地粘贴Ra和Rb两枚应变计,则Ra和Rb的应变均由拉伸和弯曲两种应变成分组成,即:、(3)其中分别表示由轴力、弯矩所产生的拉应变、弯曲应变绝对值。(a)(b)图3组桥方式示意图1BACRaRbBACDRaRbRtRt此时,可以采用四分之一桥连接、公
5、共补偿、多点同时测量的方式组桥,测出各个测点的应变值,然后再根据(3)式计算出。也可以按图3方式组桥(当然还有其它组桥方案),这时的仪器读数分别为:(图3a的读数)(图3b的读数)通常将从仪器上读出之应变值与待测应变值之比称为桥臂系数,上述两种组桥方式的桥臂系数均为2。②图2所示试样在中部截面处的两表面上、轴线两侧距离轴线为a处以及轴线上对称粘贴R1、R2、R0和R1’、R2’、R0’六枚应变计,则R1、R2、R0和R1’、R2’、R0’的应变均由拉伸和弯曲两种应变成分组成,并考虑到由于构件扭曲产生的影响,即:
6、(4)其中分别表示由轴力、弯矩所产生的拉应变、弯曲应变绝对值;是由于构件的扭曲而产生的附加应变值,其正负无法确定。(a)(b)图4组桥方式示意图2此时,同样可以采用单臂连接、公共补偿、多点同时测量的方式组桥,测出各个测点的应变值,然后再根据(4)计算出。也可以按图4方式组桥(或按其它组桥方案),这时的仪器读数分别为:(图4a的读数)(图4b的读数)可见,此两种组桥方式的桥臂系数分别为2和4。3.弹性模量E的测量与计算为了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可按图3(a)或图4(a)组桥,并采用等增量加载的方式进行测试,即所增
7、加荷载ΔPi=iΔF(其中i=1,2,3,4,5为加载级数,ΔF为加一级在试样上的载荷增量值。在初载荷P0时将应变仪调零,之后每加一级载荷就测得一拉应变εNi,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所测材料的弹性模量E,即:(5)注意:实验中末级载荷P5=P0+5ΔF不应超出材料的弹性范围。4.偏心距e的测量与计算为了测定偏心距e,可按图3(b)或图4(b)组桥,在初载荷P0时将应变仪调零,增加载荷ΔP′后,测得弯曲应变εM。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弯曲应力为:而因此,所用试样的偏心距:(6)[实验步骤]1、测定轴力引起的拉应变εN按
8、图图3(a)或图4(a)所示的组桥方式联接线路,同时选择好应变仪的灵敏系数Ky,然后检查线路联接的正确性,在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进行测试。先调好所用桥路的初始读数(调零或调为一个便于加减的数),再采用逐级加载的方法进行加载测试,并及时记录相应的应变读数εdui,同时计算对应的拉应变εNi,填入记录表格中。然后卸去全部载荷,重复测量三次。2、测定弯矩引起的弯曲应变εM按图3(b)或图4(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