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7709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19
《李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李细菌性穿孔病,又叫李黑斑病,我国各桃、李产区均有发生,是桃、李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细菌。在多雨水年份或台风暴雨发生频繁地区,该病常引起枯枝、落叶、烂果。主要危害桃、李、杏、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 1、症状 1.1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成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为2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纹,脱落穿孔。 1.2枝梢。枝梢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为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两者
2、的大小和形状有相当差异。春季溃疡发生在上—年夏季发出的枝梢上(病菌于上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疱疹,直径约2毫米,可扩展长达1—lO厘米,但宽度多数为不超过枝条直径二分之一。有时造成枯梢。春末,病斑的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并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在夏末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枝上,最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斑,以后病斑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 1.3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上发生褐色小圆斑,稍凹陷,颜色变深,呈暗紫色,周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常出现黄色粘质分泌物,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造成烂果。 2、侵染循
3、环 病原菌在枝条皮层组织内越冬,翌春随气温回升,李树组织内糖分的增加,越冬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形成春季溃疡病斑,成为主要的新侵染源。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病菌经叶片的气孔和枝条及果实的芽痕或皮孔侵入。—般于5月间发病,夏季干旱时病势进展缓慢,秋季多雨又发生再次侵染。病菌的潜伏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叶片及枝梢病菌潜伏期:当温度25—26℃时,约4—5天,20℃时为9天,16℃时16天;树势强者潜伏期可达40天。幼果感染的潜伏期为15—20天,随着果实增大,潜伏期延长可达40天。 3、影响发病的因素 3.1气候。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
4、季节,如5—6月雨水多的年份,7—9月若遇强风大雨的天气,有利于病菌侵入和繁殖,造成病害大暴发。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最高温度37℃,致死温度57℃,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13天。 3.2树势。树势强发病轻且晚,树势弱发病重且早。 3.3管理。果园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粘性重,通气性差;树冠郁闭,枝叶过旺,透光度差;偏施氮肥或氮肥过量,造成枝梢旺发而徒长,发病重。 3.4品种。早熟品种发病轻,迟熟品种发病重,如红心李,大石早生等发病轻,而黑李发病重。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4.1.1园地选择。应选择质地疏松,
5、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砂质壤土,地下水位低,排水性好,避风向阳的山坡或山湾土层深厚的地块。 4.1.2栽培方法。山地开发必须挖穴l米×l米,深50厘米,施入有机肥60公斤,覆土压实成馒头形种植墩。移栽时,苗木嫁接部位以下浅种。水稻田栽种时,必须抬高种植畦,做好种植墩,墩高于畦面50厘米。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园内和植株基部积水,避免造成烂根死亡或湿度大易发病。 4.1.3合理施肥。据测定每生产100公斤鲜果,需要0.7—1.0公斤纯氮、0.5公斤纯磷、0.7—1.0公斤纯钾。一般对N、P、K比例为1:0.5:1。基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株施有机肥50—80公斤或菜
6、籽饼2—4公斤。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株施花前肥0.5—l公斤复合肥。6月中、下旬株施壮果肥0.5公斤硫酸钾加0.5公斤尿素或施1—1.5公斤复合肥。结合病虫防治,视果树生长情况,可以进行0.3%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及时补充营养。 4.1.4整枝修剪。黑李采用多主枝开心形,选用生长强壮,分布均匀的5—7个骨干枝留作主枝,剪去重叠枝,内膛枝,直立徒长枝,开造通风透光良好的环境。秋梢采用摘心或剪除,减少冬季病原菌越冬场所。如已发病的植株,必须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原。 4.2化学防治 4.2.1休眠期清园。冬季整枝修剪后,用
7、波美5度石硫合剂清园,春季萌芽时,用3度石硫合剂再喷一次,杀灭越冬病菌。 4.2.2生长期防治。4月上旬至6月下旬连续用药剂喷雾防治3—4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再连续防治2次。药剂可采用抗菌素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0倍液或福美霜500倍液,或代森锌400倍液喷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