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73250
大小:1.58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19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聚落的形成与城市区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九聚落的形成与城市区位l考点搜索考点出题方向复习策略乡村、城市起源及发展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熟悉景观图,分析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动态把握其发展变化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对城市发展影响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结合案例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用动态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并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评价城市的区位。l名师点拨概念解读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有关的生活生产设施。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后者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规律总结城市区位因素政治军事宗教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
2、地带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河交汇处河口位置海拔较低的濒海、沿江沿河平原地带河流气候交通矿产地形城市的区位:结构图如下。要用全面的观点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评价某城市的区位,用矛盾的特殊性突出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原理应用图47-1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大城市,甚至到城市群和城市带,城市在不断地兴起、壮大,同时也有城市在衰落。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但
3、都有其主导因素。运用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实际区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如分析西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应该综合地、全面地来考虑。第一步,从自然条件来看,地形应属首要因素,从图中可看出:该市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渭河谷地,地形平坦且开阔,再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地处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又有黄河中游大支流──渭河流过,这为西安市的城址选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步,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现有被称为“第二-9-用心爱心专心亚欧大陆桥”东段的陇海—兰新铁路经过此地,历史上又是我国的六朝古都,在作为国家首都的时期,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现在,西安市不仅作为
4、陕西省的省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大城市。读图导航景观图判读:准确判读景观图在哪里?表现的地理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相关知识作答。(由景观图47-2、47-3、47-4可知地理位置、地域气候、民居的材料和功能、当地的生产方式)图47-4图47-2图47-3图47-5图47-6地理分布图的判读:以模式图或区域分布图的形式出现。近几年的考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较少,往往以大比例尺图考查。需判断地图所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或哪些要素,根据图中的分布信息,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
5、,运用原理分析作答。如图47-5中A城市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汇合处,可判断是重庆;从水运来看,具有向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嘉陵江上游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同理有武汉、宜宾等。图47-6按图中河流、铁路、景点、沙漠等信息得出A-E的主要区位因素。l典例剖析例1:许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自然造就了河流,河流养育了城市。读下面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城市景观照片城市名称河流及所注入的海洋或河流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共同作用(1)(2)(3)参考答案:巴黎上海-9
6、-用心爱心专心塞纳河大西洋(或英吉利海峡)黄浦江长江巴黎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在夏秋季节出现明显的汛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提供水源便于航运发展旅游业解题思路:本题既考查学生景观图的识别,又具体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及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突出区域间的求同存异,运用分析对比得到答案。解题的关键是先识别两张图所属区域,由第一幅图的埃菲尔铁塔判断出是巴黎,第二幅图是上海的外滩,根据脑中已储备的区域地理知识可较易地得到附近河流及注入的海洋,及相关的地形、气候、水文特点等自然地理特
7、征。根据两者位于河口,联想到河流在城市区位选择中的功能,易想到提供水源和运输功能。发展旅游业要看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l走近高考1.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环境2.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D.麦加、宝鸡、堪培拉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56.524.011.664.42.31.220050010001500200
8、00102030405060海拔(米)占世界人口比例(%)纬度N占世界人口比例(%)010203040500.430.049.410.46.13.60.290°6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