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几何图形》教案.doc

《71几何图形》教案.doc

ID:56072363

大小:10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9

《71几何图形》教案.doc_第1页
《71几何图形》教案.doc_第2页
《71几何图形》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71几何图形》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1几何图形》教案●教学目标Ø知识目标:理解几何图形与点、线、面、体的关系,理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区别。Ø能力目标:能准确说出不同的几何体,能判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Ø情感目标:从这节课开始接触几何图形,通过这节课对图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七巧板的讲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难点Ø重点: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判断是本节的重点。Ø难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由面旋转成体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Ø教学方法:Ø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引入先让学生在腾格尔演唱的<天堂>音乐的伴奏

2、下欣赏西域风景.二、新课教学(一)、数学图形与生活实际图形的区别欣赏完这些画面后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并结合刚才的画面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几何图形。通过比较得出数学的几何图形与生活实际图形是由区别的。数学中的图形只研究形状、大小、相应位置,而不去虑颜色、材料质地。(二)、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1、点成线、线成面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的“点、线、面、”等图形,然后用动态演示点成线、线成面过程,再让学生观看实际生活的点成线、线成面的实例。合作交流:举出生活实际中“点成线,线成面”的实例。2、平面与曲面让学生观看黑板、平静的湖面、篮球、水

3、桶后,学生直观的感受出什么是平面什么是曲面。练习1下图中各个几何图形有几个面,哪些是平的?哪些是曲的?3、面成体正方形、圆柱、圆锥、圆台、球是由平面怎么变化而来的呢?老师先用动态演示正方体是由正方形平移而来,然后让学生猜测圆柱是怎样而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动态演示圆柱由长方形旋转而成的过程,并让学生猜测圆锥、圆台、球分别是由什么图形怎么样运动而来,在学生猜测之后,老师动态演示这几个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三)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在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的讲解之后概括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图形都称

4、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平面图形。练习2你能说出右边的图形中,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吗?(四)、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先介绍七巧板的由来及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些生动形象的七巧板拼图,再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艺术创作,请摆出学生所欢的图形,并且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把好的作品通过电脑拼图展示给其它同学看。四、小结归纳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后的一些感受。五、布置作业作业本7.1节。六、教学设计说明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

5、握和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设计思路如下:1、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西域风景,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几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出课题,培养学生的美感。在数学中渗透美学教育。2、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变化过程,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球绕太阳转的轨迹是点成线的实例,

6、和秒针运动的轨迹是线成面的实例,目的是为了打开学生想象空间,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然后再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点成线、线成面的实例。主要止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3、七巧板的由来及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介绍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家爱国主义情感。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觉数学图形的魅力所在。4、教学思路清晰,每个新知识点之后都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并从学生的练习中引出新的知识点。整堂课在学生观察、摸索、讨论中懂得

7、点、线、面、体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魅力所在。在动态演示立方体、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形成过程,在直观观看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内容,展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使学生在充分挖掘自我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集体探讨,建立一种相互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