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70894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
2、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共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如今人类通过科
3、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
4、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结论: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三、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1、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2、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3、交流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
5、平面下。4、结论:地球是球形。四、观察图片,科学了解1、伟大的实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出示地球形状的图片。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4、展示地球仪。地球仪(globe):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
6、的模型。5、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模拟走一走。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1、通过互问互答方式巩固本科知识。2、思考:(1)地球是个球形,古代人为什么没有认识到呢? (2)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何收获?【作业设计】:小实验:自主选择伙伴,合作探究完成地球形状的实验。【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认识历程 科学验证 思考结论【教学评价设计】:按时间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船进出满港时人们看到的现象不一样,佐证了地形的形状,同时也激
7、发了学生想了解麦哲伦真正实践的愿望,在课上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走一走,极大地引发了的兴趣,边找边讲,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与理解。【设计特色简述】: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模拟船的航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分析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师生互动,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容。【学生记录单设计】: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记录卡小组名称 组长 记录员 小组成员序号 实验记录1、准备材料有: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2、实验步
8、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3、观察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4、结论:地球是球形。中心发言人 小组讨论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