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

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

ID:5606699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19

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_第1页
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_第2页
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_第3页
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_第4页
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风环境优化北方双主型城市住区布局模式探究  摘要:本文以辽滨新城为背景,针对主导风向为双主型的北方城市住区规划进行研究,通过对居住区内的建筑朝向、平面布局形式等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风环境特点,并进一步总结出适宜辽滨新城风环境的住区建筑布局形式设计策略和场地规划设计策略。关键词:北方城市住区风环境影响因素建筑朝向布局形式规划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辽滨地区受季风影响冬夏两季气候差别明显。夏季盛行来自海上的西南风,冬季盛行自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针对北方这种双主型风环境特点,住区建筑布局上一方面要注重在夏季风道的形成,加强城市的自然通风,减

2、小大气污染,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另方面是在冬季减小冷空气的渗入,减少城市的碳排放与能源的消耗,提高住区内的温度与舒适度。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布局形式下的风环境变化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适宜北方地区风环境的住区规划策略。10二住区布局的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对住区布局的分析从朝向、平面、空间几个角度进行。平面布局主要考虑建筑群的几种排列方式,而空间布局主要考虑从建筑高度上对建筑楼体进行合理的搭配。2.1建筑朝向对风环境的影响分析朝向对住区风量和风速的引入都有影响。夏季进入住宅群的风速越大对住宅的通风越有利。同时风速过大在寒冷的冬季,会增加建筑的散热量及其能耗。尤其对

3、于北方地区双主型风向,对于夏季通风和冬季防风的取舍使得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就更加重要。入射角度不同对于建筑周围的风场特征也是不同的。研究显示,建筑风影区的范围一般为建筑高度的4-5倍,住宅间距不能达到如此大的距离,为了减少建筑间的不利风效应,可通过改变风向角来改善住区风环境。表2.1为风向投射角对屋后风影区的影响表,由此可以看出,当入射角从0°增加到60°时,室内风速降低了50%,室外风影区深度也相应减小。表2.1风向投射角对屋后风影区的影响[1]风向投射角室内风速降低值室外风影区深度0°03.75H30°133H45°301.5H1060°501.5H注:H为房屋高度2.2平面布局不同对

4、风环境的影响2.2.1行列式的风环境特征行列式布局由于其线性的布局特点,对来风阻挡方面没有围合式的有效,对于冬季防风有一定的局限。但是由于它能够较好的将气流导入住宅组群内部,促进气流在组群中流畅的流通,对于夏季住宅的通风是非常有利的。而且由于在日照采光上的优势,是最常用的住宅布局形式。通过上一章的分析可知,行列式可分为并列式和错列式。下面通过airpak软件对几幢板式高层的不同行列式布局进行分析。下图为风向入射角为0°时,行列式布局下的住宅风环境如表2.2所示;表2.2不同布局形式下建筑风环境模拟图1.5m处平面风速云图1.5m处平面风速矢量图备注并列式横向错列式竖向错列式10从模拟数据

5、可见,行列式住宅在顺风情况下,根据模拟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并列式布局中,上方风向两建筑山墙过道处的最大风速比约为1.313;横向错列式布局中,上方风向两建筑山墙过道处的最大风速比约为1.269;竖向错列式布局中,上方风向两建筑山墙过道处的最大风速比约为1.118。整体而言,在通风方面由于横向错列使得建筑迎风面增加,便于气流穿插于建筑间距之间,整体通风性较好,强于其他两种布局,而就防风效果而言,竖向错列式优于其他两种布局。2.2.2围合式的风环境特征根据实际的建设情况,将北方高层围合式的常用形式归纳为中心绿地式和庭院式两种,下面就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下图为风向入射角为0°时,围合式布局下的住

6、宅风环境如表2.3所示;表2.3相同入射角度下高层围合式布局建筑风环境模拟图1.5m处平面风速云图1.5m处平面风速图备注中心绿地式庭院式10我们选取与行列式研究相同的风向角22.5°、45°、67.5°进行分析,在入射角度为0°时,与行列式相比较而言,中心绿地式的布局在风影区范围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风影区内风的流动性减弱,上风向建筑转角处风速比减小。庭院式布局与中心绿地式布局相比较,庭院中心的通风性较好于中心绿地式布局。当风速入射角不为零时随着角度的增加两种形式的整体风速均有所降低,但各自风环境变化均不相同。在中心绿地式布局中,综合分析中心绿地式布局在不同风向时的人行高度1.5m处的风环

7、境不难看出,当风向角小于45°时,建筑布局内风场活跃,容易在场地内部形成涡流区。当风向角大于45°时,风环境有所改善,风向角为90°时,风影区范围最小,但由于“狭管效应”风速增加,因而居中布置时,应当尽量避免风向角与通道方向一致。庭院式布局中,因上风向住宅的影响,风向发生改变,中心庭院风场较为复杂,在多处容易形成涡流区,影响居民活动。2.3空间布局对风环境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建筑高度排列对风环境的影响,分别选取高度均为40m的建筑、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