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66512
大小:42.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6
《预防糖尿病防治知教识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预防糖尿病防治知识教材时间:2013年10月30日地点:牛心台下牛村会议室主讲人:徐春红资料来源:市疾控宣传资料主要内容如下:一、基本知识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我国糖尿病以2型为主。肥胖(或超重)是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易患因素之一。3、2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急躁干预糖调节受损(糖奈良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4、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8,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
2、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者。5、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二、重要信息(一)概念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二)诊断标准1、典型糖尿病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浓度≥11.1mmol/L。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无
3、法解释的体重降低。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是指无热量摄入至少8小时。3.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外周组织(主要是指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是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2、肥胖或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医患因素之一。大量的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都表明体质指数(BMI)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均保持一致性。3、体力活动不足:许多研究发现体力不足增加糖尿病发
4、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4、膳食因素:高能饮食是明确的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其余如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妊娠和2型糖尿病、社会经济状况、高血压及其它易患因素等诸多因素也是易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四)预防措施:(1)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4)增
5、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四)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1、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
6、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2、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
7、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