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

ID:56055164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执教者:林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会背诵《题西林壁》。2、过程与方法:读懂词句意思。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学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孩子们,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带领我们走进了神奇美丽的大自然,有水的奇观——钱塘江大潮;山的奇观—

2、—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树的奇观——鸟的天堂;还有云的奇观——火烧云。现在啊,老师还要带孩子们去另外一个地方,去领略那里的美景,那就是——庐山。(播放《庐山风光》)看完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谁愿意跟大家分享分享?(学生自由回答)是啊,这里山高水长,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等等等等,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起——而在宋代有一位伟大的大诗人,来到这里之后,也写下了一首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颂的诗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3、习的:《题西林壁》。二、释题解疑结合课文的注解,让学生自主结合注解进行解疑,理解课题的意思。三、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0),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四、写作背景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因为和当时的宰相意见不合,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但是当时没有电脑,他就将这首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他

4、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欢并流传至今呢?现在让我们走进庐山去看看,苏轼笔下的庐山到底有着怎样吸引人的魅力。五、初步感知1、大声自由朗读诗文,有不懂的字句用笔画出来。2、把握停顿和节奏。六、深入课文,整体感知(一)学习第一句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观赏庐山的?(横看和侧看)2、山岭和山峰有何区别?让学生查字典,引导他们领悟“山岭”是连绵不断的山,而“山峰”是直耸入天的山。并用手势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理解。3、在了解了这一句的主要意思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

5、。(二)学习第二句1、苏轼横看侧看看出了这么多变的庐山,他还从哪几个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我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让其结合所看到的,发挥想象力,体会第二句的不同角度所体会到的不同的美景。)2、在如此美景之前,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各自所体会到的心情,并引导他们用体会到的心情来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诗)(三)学习三、四句你们发现了么?作者每次看庐山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面,横看像山岭却并不像山峰,而侧着看像山峰,看不出是山岭的感觉。远近高低都不一样。作者认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不认识)用

6、诗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理由。(只缘身在此山中)然后请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在庐山当中,所以看不到庐山的全貌。就像我们置身于校园中,无法看到校园的全貌一样。所以,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时,我们要将一个事物全面的看清楚,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四)小结不仅是看景或是看物,看人都是一样的。上课爱调皮捣蛋的是他,可是热心肠,乐于助人的也是他。这样的他才是完整的他。我们要从整体上去评价一个人,而不是从某个缺点去判断一个人。七、总结升华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而且经过大诗人苏轼的描

7、绘之后,更是流传千古。现在让我们再次带着对庐山的赞美和从中悟出的哲理,大声的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和停顿。横看——开始。八、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预习《游山西村》九、板书设计题西林壁苏轼横看:山岭连绵不断侧看:山峰直耸云天各不同:远、近、高、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情感态度与价

8、值观:感受诗中浓浓的人情味儿。【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难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诗的意境并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见识到的雄伟秀美的庐山,让老师印象深刻,你们还记得么?那我们再回味回味,准备好了么?题西林壁,宋,苏轼,开始——(背诵导入)庐山的美,美在她那高耸入云的山,还美在那飞流直下的水。诶?同学们,关于山和水的四字词语,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