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3860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8
《阳光总在风雨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阳光总在风雨后房县实验小学吴永荣国培研修期间,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学的肤浅,知识的匮乏,学识的浅薄,能力的欠缺。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道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和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明白我要转变思想,提高能力。转变教学思想,由重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我们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面面俱到的去讲解,要学会放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自己去学、去探索,让它具有开放性。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
2、。上个周,学校开展主体性高效课堂研讨活动,让我结合研修所得执教《陶罐和铁罐》一课。接到任务后,我既兴奋,又紧张,千万不能让领导和老师们失望啊!一、集思广益,解读文本首先,我们办公室8名语文老师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大家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有的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其次是争议要教给学生什么。他们让我谈看法,我提议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
3、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另一个有经验的同事认为,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还争议了怎么教的问题,有的认为三年级的孩子虽然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
4、本篇课文内容也简略易懂,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大家一致认为要采用我校正在研究的“五步四环”教学模式进行上课。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备好课,试上了一节,并录了下来。与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比较,我受益匪浅,体会最深的是学生学习非常自主,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还课堂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坚持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合
5、作、探究”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积累和运用语言。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教学,重视语文教学的朗读感悟。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教师直接从课文重点段落2-9自然段入手,在朗读感悟中,老师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傲慢”、“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观察图片,想象铁罐的动作,让学生带上这样的动作读读这句话,先是一生表演读,再全班一起模仿读,加深了学生的情感
6、体验。纵观整个课堂,有个人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解的教学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大家再一次讨论,再修改,再备,终于定稿。大家签字后我准备登台亮相。此时,我比刚接到任务时还要激动,也很期盼。三、读出情味,悟出道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倍添信心,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下面是指导朗读教学片断: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生读找,并划有关词句)师:谁来读?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生:(评
7、)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好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师: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
8、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学生: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师: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一谈。铃声响了,我和学生都觉得时间太快,我从未有过的轻松,学生们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