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

ID:560066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9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_第1页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_第2页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_第3页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_第4页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选育和应用  摘要:广两优5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育香型恢复系香5为父本,以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为母本组配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有香味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关键词: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优质;高产;选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597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12年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272[1]虽然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但品种生育期偏长,制种田父母本

2、播插差期长,不太利于高产制种和种子生产。为了同时保持广两优272的优点,并改良其品种的不足,选育出了熟期适宜、米质优、父母本播插差期短、易于高产制种并带有香味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5号。1选育经过62003年夏季在武汉对扬稻6号[2]与鄂中5号进行杂交配组;2004年春季在海南种植F1,并与鄂香1号(中国香稻)复交;2004年夏季在武汉种植复交F1,混收F1种子脱壳筛选透明无垩白(糙米)种子;2005年夏季在武汉种植F2分离世代4000株,田间选择丰产性好的单株,脱壳筛选无垩白单株种子,共筛选出56个优良单株;2005年冬季在海南加代繁殖;2006年夏季在武汉用1个特异性分子标记

3、[3]筛选出含香味基因的42个优良单株(图1);2006年冬季在海南加代繁殖;2007年夏季在武汉从优良株系内筛选出22个优良单株;2007年在海南加代繁殖;2008年夏季在武汉进行香味基因检测,筛选出1个优质、丰产性好和香味基因纯合的稳定株系08341,暂定名为香5。2009年春季在海南用广占63-4S、培矮64S[4]、Y58S[5]和广占63S[6]等光温敏核不育系与香5初配,夏季在武汉鉴定杂种优势,组合广占63-4S×香5表现出米质优、丰产性好、熟期较早等特点,入选优势组合,暂定名为广两优香5。2010年夏季在武汉参加大区比产试验并试制种;2011~2012年参加了湖北省中稻迟熟组区

4、域试验;2013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3005),确定品种名称为广两优5号。2主要特征特性2.1产量表现2009年在武汉对测交F1代进行优势鉴定,平均产量10101kg/hm2,对照扬两优6号平均产量93876kg/hm2,比对照增产7.61%;2010年武汉大区比产试验,平均产量9500kg/hm2,对照扬两优6号平均产量9177kg/hm2,比对照增产3.52%(表1)。广两优5号参加2011~2012年湖北省中稻迟熟组区试,平均产量9450kg/hm2,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2.05%。其中2011年平均产量9368kg/hm2,比扬两优6号增产

5、1.81%;2012年平均产量9533kg/hm2,比扬两优6号增产2.30%。2.2农艺性状广两优5号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适合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分蘖力较强,结实率较高,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叶色绿,剑叶长、宽、挺直。中等穗,着粒较密、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无芒。成熟时秆青子黄,熟相好。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35.9d,比扬两优6号短5.3d。株高126.6cm,穗长26.2cm,每公顷有效穗数262.5万,每穗总粒数179.4粒,实粒数144.3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8.47g。2.3稻米品质广两优5号稻米品质优,适口性好,品质稳定。2011~2012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6、,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主要理化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GB/T17891—1999)质量标准(表2)。2.4抗病性62011~2012年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对广两优5号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6.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经2008~2011年4年试种,田间未见白叶枯病及稻瘟病发生,稻曲病轻,纹枯病轻。3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广两优5号生育期适中,湖北省中稻主产区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均可。大田用种量11.25~15.00kg/hm2,秧田播种量105~120kg/hm2。秧龄以不超过30d为宜。每公顷插秧

7、22.5万穴以上为宜,每穴插2~3粒谷苗。大田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5∶0.6,可适当增施锌、硅、硼等微肥,中等肥力田块底肥每公顷总施氮量(纯N)120~150kg,追肥可拌入10%多效唑粉剂750~1200g。水分管理中,前期浅水灌溉,中期晒田控苗,后期干湿管理,切忌后期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和米质。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80%谷粒黄熟时,抢晴及时机械收割。晾晒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