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

《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

ID:56000151

大小:7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_第1页
《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_第2页
《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_第3页
《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_第4页
《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雨了》一课课后反思 -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下雨了》课后反思安徽省黄山市教科所潘雪芬(邮编:245000)《下雨了》一课是黄山市一次市级教研活动观摩研讨课,为了上好这节课,许老师反复试教多次,每次课后几位老师都一起进行研讨,然后修改再上,终于形成现在这节课的模型,下面将从几个大的方面来回顾这节课的研究过程。%1.教学目的粤教科技版《下雨了》编在《变化的天气》单元,降雨是作为一种自然界的降水现象、天气现象来学习的。之前的一个单元是《热》,最后一课是《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那一课就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雨的成因与水的三态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下雨了》一课的本质内容应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在循环

2、过程中水的三态不断变化。本课教材中虽然只字未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知道在自然界中,水只有不断循环,天上的雨才会下不完,地上的水才会流不尽。%1.课堂导入课文驱动页图中,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其中一个小朋友说“下雨了”,而另外一个小朋友却说:“从天下落下来的才是雨”,贝贝想“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呢”。就这么一幅图,三句话,教师第一次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上讲些什么,你想到一些什么问题。“讲件什么事”学生基本上都能描述清楚,而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可就五花八门:“我想知道雨为什么不往上飘”、“雨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3、“为什么是下雨而不是火”、“下雨会不会造成水灾”、“雨是怎么形成的”。目前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往往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结果有很多问题本堂课根本无法解决,甚至有些问题根本就不是科学问题。教师往往会说,由于条件限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因此,就《下雨了》这节课而言,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就是“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下下来的呢”。只要学生提到这一问题,就立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如果近日下过雨,就可以从降雨这一天气现象直接导入新课。如果久未下雨,就利用驱动页图,问图中提出一个什么科学问题,直奔主题进行后续活动。“为什么雨都

4、是从天上下下来的”,在这里,老师说了一句“同学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老师小时候也没有思考过”,说明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雨从天上下下来很小的孩子都知道,但为什么呢,很少有人去思考,如同“苹果为什么总是掉到地上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老师小时候也没有思考过”,目的是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老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不可能什么事都知道,也要不断学习。三、提出假设驱动页的图之后,教材中有段话“下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降水现象。水是怎么跑到天上去,又是怎样变成雨从天上落下来的呢?”接下来就是模拟雨的成因实验。如果直接让学生做实验,他们会觉得

5、茫然,不知为什么要做这一实验。科学课的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实验前要让学生先动脑,然后再动手。原以为学生对雨的成因一无所知,然而几个班教下来,都有几个同学知道雨的成因知识(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太阳》,介绍了雨雪的成因知识,有些学生可能看过高年级的教材)。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视而不见,只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后面的教学。教师的过渡语“这样的知识是书上的结论,这节课我们要象科学家一样来研究雨的形成过程”。要了解雨的成因,首先要回顾水的三态变化知识。1、水是怎么跑上天的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

6、态状态,学生都好理解,而对于水蒸气,他们往往认为冬天冲开水时的白气就是水蒸气。要让学生明白,水蒸气跟空气一样是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的气体,是我们看不到的,而看得见的白气、雾已经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了。认识水蒸气的性质很重要,正因为看不见,因此水跑到天上去只能是以气态的形式以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形式上天。我们周围的空气里就有水蒸气,等会实验就能证明。在水的三态变化中,学生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在太阳照射下水才能蒸发,其实水的蒸发是需要吸收热量,但并非只有在太阳照射下才会蒸发。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是在太阳照射

7、下,蒸发的速度会快些。2、水以气态的形式上天后,又是怎么变成液态的雨呢?学过水的三态变化已经知道,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液态的水,那高空怎么有冷的东西呢。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科学问题,原来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这一科学知识教材中只字未提,但教师一定要向学生介绍,否则学生会想,我们没有到过天上去,怎么就知道上面很冷呢?大气层有2〜3千米的高度(厚度),可以想象上面的空气有多冷。水蒸气遇冷以后,在低空形成雾,在高空形成云,云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雨。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提出假说来

8、分析雨的成因,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今天我们在实验室里就来制造一场雨。%1.设计模拟实验利用桌上的材料,我们怎么来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这里又是一个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