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8946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9
《中国土地整理探究进展和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土地整理探究进展和展望 摘要:通过系统地回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土地整理研究的主要文献并进行未来展望,旨在对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进而对未来十年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土地整理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基本模式、规划设计和综合评价等方面;今后应加强土地整理的基础理论、复垦开发项目、评价指标和模式、方法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关键词:土地整理;进展;展望;中国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53-03引言11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所处的不
2、同地区,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方式以及对土地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随着土地环境与土地供需状况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土地整理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式,土地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保证粮食安全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系统地总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土地整理研究的主要文献并进行展望,旨在对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进而能对未来十年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一、研究进展总体来看,20世纪90年
3、代中期以来中国主要学者对土地整理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土地整理基本模式、规划设计和综合评价等方面。(一)模式研究1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得以开展,众多学者从内容、功能、运作方式、地域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土地整理模式体系,旨在通过特定区域土地整理目标和模式的构建,为土地整理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吴兰田等、刘晶妹等认为中国农村土地整理总体上分为专项土地整理模式和综合土地整理模式两种。专项土地整理模式包括对农村居民点的改造、农地整理和开荒复垦及乡镇企业用地的集中等。综合土地整理模式即田、路、林、水、村等的综合整顿及治理[1~2]。
4、杨庆媛以中国西南地区为特定的研究区域,对土地整理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和区域特征分析,把西南地区土地整理的类型模式划分为一般分类模式、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以经济增效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等四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制约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制约因素、土地整理的管理制约、土地整理理论建设与科研不足、土地整理的资金制约等[3~4]。涂建军等提出了农林综合开发、新村建设整理两种模式。通过对西南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模式的理性选择要与当地的实际相适应;
5、土地整理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和必要前提是农民可获得的收益;地方政府的合理引导和资金保障是土地整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对模式的探讨要不断深入[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土地整理是消化贫困山区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措施[6]。刘筱非根据不同的整理项目,将城市土地整理划分为四种应用模式:(1)11旧城改造的市地整理模式;(2)低收入居住区、贫民窟、非法聚集居住区改造的市地整理模式;(3)城市蔓延区的市地整理模式;(4)城市污染地改造的市地整理模式。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根据整理单元的划分方案,将江北区城市土地整理分为三种不同的应用模式:旧城更新模式、“退二
6、进三”模式与“城中村”改造模式[7]。冯广京指出推进土地整理工作应当首先研究农地整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业模式;二是组织模式;三是投资模式。研究方法是: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采用Q型群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样点进行分类,然后绘出聚类图,将样点分为若干类。根据这样分成的若干类,对每一类内调查样点的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并确定社会、经济、自然因素与农地整理的关系及影响,评价目前农地整理的模式、水平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8]。由于这种分类方法兼顾了多种综合因素,较为客观,因此对中国其他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与调查样点一致或
7、相近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参考和指导意义。(二)规划设计研究11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土地整理规划着眼于项目区甚至更大区域,对原有土地利用的优化组合以及重新配置或引人新的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或构建新的土地利用格局及功能区域,而土地整理设计着眼的范围比较小,往往是对田块、路、林、渠等的设计或某一功能区域特定功能的实现过程,一般都与具体的工程相联系,以具体的技术应用为特征,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是从结构到具体单元,从整体到部分的逐步具体化过程。当前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进行土地整理设计时,存在一种误区,过分追求田间道路、沟渠等的高品位设计,道路
8、、沟渠多用混凝土铺设,这种做法无疑便于通行、机械化操作和沟渠的美观,但却减少了绿地面积和生物栖息的场所,不仅降低了景观的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