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

ID:55987995

大小:1.0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5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_第1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_第2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_第3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_第4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个恒星年。4.轨道与速度[点睛]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季和带。[点睛]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日:

2、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节气图示昼夜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

3、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赤道-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2)(3)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范围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2.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五带范围、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的范围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

4、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如下图所示: 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1.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读图,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主要抓住四看:1.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

5、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该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

6、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4.日出日落方位——看昼长(或季节)(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2.日出、日落方位判断与昼夜长短计算 下图是局部经纬网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1)~(2

7、)题。(1)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昼长较长  D.乙地昼长较长C.甲地昼长6小时D.乙地昼长18小时(2)这一天(  )A.北京日出东北B.济南白昼渐长C.广州正午日影渐长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基地。科考队出发日基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基地时,基地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