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76058
大小:827.4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03
《钱笺杜诗兴寄美刺法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钱笺杜诗兴寄美刺法初探孙雪萍,董利伟(1.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通信技术》杂志,山东济南250101)【摘要】钱谦益的杜诗笺注在杜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价值不只是体现在诗史互证方面。事实上,钱笺中许多深刻和有创见的解析,多采用了传统兴寄美刺言诗方式。同时,钱氏所坚持的兴寄美刺笺杜,不仅是一种诠释手段,更是他书写自身襟怀的策略。钱氏笺杜是其经世思想的组成部分,他所面对和处理的,是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诗学问题。他将杜诗文本与自身生存境遇相结合,巧妙地书写了其经世理想与政治情怀,价值不容低估。【关键词】钱谦益;《钱注杜诗》;《读杜
2、小笺》;杜诗诠释;兴寄美刺【中图分类号]1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3—6873(2o14)04—0082一lO关于钱谦益的杜诗笺注,研究者多将目光聚刺笺杜略抒己见,望博雅君子批评指正。焦在以史证诗等方面,对其价值的考量也重点围一、兴寄美刺言诗是钱笺中的一个突出绕此展开。清视黄生云:“近钱牧斋笺注杜集,引现象据该博,矫伪钒讹,即二史(指新、旧《唐书》)之差谬者,亦参互考订,不遗余力,诚为本集大开生面兴寄美刺言诗,是先秦两汉儒者在《诗经》诠矣。~[11489近人陈寅恪云:“牧斋之注杜,尤注意诗释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释诗体系和传统。在思史一点,在此之前,能以杜诗与
3、唐史互相参证,如维上,它强调真正的诗歌诠释并非只关注文本中牧斋所为之详尽者,尚未之见也。-[211014当代学者显性的东西,更在于揭示被隐藏的东西。“《诗》辞也指出:“他(指钱谦益)以实证与历史的方法完成美刺讽喻以教人,是《诗》教也~[4]I369,儒家学者特二十卷的《钱注杜诗》,从而使诗史互证作为一种别注重将诗与政治教化进行关联。钱谦益的诗学诗歌研究方法确立下来。~[31262私以为前贤时彦有观,总体上是坚守儒家诗教传统的。他强调诗要关分析和结论固是,然未尽也。事实上,钱笺杜诗有本,要发乎情,同时又要婉而有致,以讽谕警世。的真正价值并不止此,钱氏于笺杜有着自己的著在诗学取向上
4、,钱氏唐宋兼宗_l5]5。,并喜追摹宋元,述动机和自成一家的高远追求。为确保自己的笺晚年更得苏轼、陆游之长[6鸵,纵横开阔,铺陈终杜初衷落到实处,钱氏当然会选择和确立相应的始,以议论为诗、才学为诗倾向明显。虽如此,并诠释策略和方式。毋庸置疑,以史证诗便是有效不意味着钱氏排斥兴寄美刺作诗和言诗的传统。的释诗方式之一,这已为众人所申发。但钱笺杜翻检其论诗言论不难发现,钱氏实际上对诗歌比诗中许多深刻和有见地的解析,却是采用了兴寄兴寄托、婉而多讽的一面相当重视。“余观杨孟载美刺言诗方式。遗憾的是,这点往往被人们有意论李义山《无题》诗,以为音调清婉,虽极裱丽,皆无意地淡化忽略,影响了对钱
5、笺杜诗价值和意义托于臣不忘君之意,因以深悟风人之旨。若韩致的认识。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就钱氏以兴寄美尧遭唐末造,流离闽、越,纵浪香奁,亦起兴比物,*[收稿日期]2o14—04—18[作者简介]孙雪萍(1969一),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在站人员,主要从事哲学与古代文学研究董利伟(1963一),男,山东青岛人,文学硕士,副编审,《山东通信技术》杂志编辑,主要从事编辑学与古代文学研究。·82·孙雪萍,董利伟;钱笺杜诗兴寄美刺法初探申写托寄,非犹夫小夫浪子沈湎流连之云也。顷鹄哀鸣比之,小人贪禄恋位,故以阳雁稻粱刺之读梅村宫詹艳体诗,见其声律妍
6、秀,风怀侧怆,于也。按:此诗首言高标烈风,登兹百忧,登高视下,歌禾赋麦之时,为题柳看花之句,傍徨吟赏,窃有岌岌乎有漂摇崩析之恐,正起兴也。泾渭不可求,义山、致尧之遗感焉。”J1“李商隐、韩僵诗之佳处长安不可辨,所以回首而思叫虞舜。‘苍梧云正在托物寄兴、不忘君国,有风人之旨。以吴梅村比愁’,犹太白云‘长安不见使人愁’也。唐人多以王李、韩,意谓其诗亦托志深远。钱氏评徐仲昭诗母喻贵妃,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之不可云:“仲昭起于逢掖,有忧时闵己之志节,故其诗丽以为常也。宋人诗说多支离可笑,三山老人论此以则,感而多风。君子诵之而论其世也,其归则一诗殊近理,故取之。”[8l_2钱氏引
7、用宋人胡舜而已矣。”【g蚰其《严印持废翁诗稿序》则日:“(严陟语,明确指出杜甫用了“起兴”的艺术手法,使诗印持)作为歌诗,往往原本性情,铺陈理道,讽谕以歌含蕴丰富,文已尽而意无穷。后来钱氏于最后警世,而托寄以自广,若释然于功名身世之定稿的《钱注杜诗》(以下简称《钱注》)中,对上述际。”l5]可见,钱氏论诗往往是以托兴和讽言谕内容几乎全部予以保留。世为高的。值得注意的是,钱氏虽重视比兴寄托,却并没言及杜诗,钱谦益认为既有“铺陈终始、排比像朱熹《诗集传》那样,明确指出某篇诗作是以声韵~[51Z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