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72916
大小:786.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03
《论岷山地区冰缘岩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12月第33卷第4期·四川地质学报Vo1.33No.4Dee.,2013论岷山地区冰缘岩溶周绪纶(四川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成都610072)摘要:岷山地区冰缘岩溶是处于岷山雪线下部冰缘环境的碳酸盐岩之溶蚀与冻融相互渗合、叠加的岩溶地质类型,具有碳酸盐岩溶场和冰缘岩屑与冰期、间冰期堆积物岩溶场的二元结构。岷山地区大多数碳酸盐岩处于较低的海拔区,在第四纪气温振荡回暖的影响下冰缘岩溶已经衰退,仅残留着早期冰缘岩溶形成的地貌和钙华体,现在的黄龙沟冰缘岩溶因其碳酸盐岩海拔高,仍处在第四纪末期冰川退缩后的冰缘环境,冰缘岩溶地貌和钙华体还在发育,不过
2、现今全球性气温升高和人类的活动对冰缘岩溶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以钙华体为核心景观的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的管理部门应予加强监测和保护。关键词:冰缘岩溶;岩溶场;钙华体;衰退;岷山中图分类号:P64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13)04—0479-09DoI:10.3969~.issn.1006-0995.2013.04.022岷山位于青藏川高原东部向四川盆地(丘陵)过渡的上部山原地区,海拔高程2000—5588m,地貌垂向类型自高至低为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行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等。岷山
3、地区的冰缘岩溶是指岷山雪线下部低温的冰缘区之碳酸盐岩及其岩屑冰碛堆积层与地表水地下水和COz产生化学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现象的总称。对于岷山地区冰缘岩溶有过一段认识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岷江地区的黄龙沟、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岩溶景观成因探研时Ⅲ,把这两处的碳酸盐岩看成一个岩溶作用系统:称之岷山型高寒岩溶口,并进一步将黄龙沟海拔3700~5588m碳酸盐岩区划为山岳高寒岩溶子系统和九寨沟海拔2000~4000m的碳酸盐岩区划为峡谷温带岩溶子系统。随着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因区内长期岩溶水文地质监测资料的积累和地质研究程度的深入,对上述观点只能看成是初步认识
4、,笔者之后从岩溶地质不同的角度对黄龙、九寨沟的岩溶发表了一些文章:如黄龙钙华是热成因还是冷成因p;黄龙风景区钙华景观碳酸钙的输人量和输出量及演化阶段;九寨沟湖瀑景观与岩溶作用H等,将其归纳起来认识到岷山地区的碳酸盐岩不存在由两个子系统组合成的一个岩溶系统,黄龙沟与九寨沟碳酸盐岩的岩溶作用无论从岩溶地貌形态、岩溶机制和岩溶强度上都有巨大的差异,黄龙沟的碳酸盐岩为冰缘岩溶形态,是由岩溶与冻融渗合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溶作用异常强烈,九寨沟的碳酸盐岩为岩溶与侵蚀、卸荷结合的高山~峡谷岩溶形态,是岩溶与流水的底蚀、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岩溶作用较弱,化学
5、剥蚀量仅为前者的1/3~1/4,所以两沟的碳酸盐岩之岩溶作用因发生在不同的高程空间和地质环境中,不存在同是一个岩溶系统的基本共性,而是代表着两种独立的各具岩溶特征的岩溶类型。黄龙沟的碳酸盐岩及其代表的高度处于岷山冰川岩溶类型(5000~5588m)下方的冰缘区,故以冰缘岩溶类型冠名,九寨沟碳酸盐岩及其代表的高度、地貌及岩溶特征符合已冠名的高山~峡谷岩溶类型。将黄龙沟碳酸盐岩的岩溶划为冰缘岩溶类型则完成了岷山地区碳酸盐岩在垂向上岩溶类型剖面的建立,即(由高到低)以雪宝顶为代表的(5000~5588m)的冰川岩溶类型、以黄龙沟为代表的(3700—5
6、066m)冰缘岩溶类型,以九寨沟为代表的(2000~4000m)高山~峡谷岩溶类型。岷山地区碳酸盐岩垂向的岩溶类型划分也符合和对应着地貌学和冰川学的垂向类型剖面。本文在前半部分以岷山现代冰缘岩溶的黄龙沟之地质资料为依据,介绍冰缘岩溶的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优越的岩溶地质条件,进而探讨冰缘岩溶二元性的岩溶场及其岩溶特征;后半部分对岷山地区冰缘岩溶(包括现代和早期)特有次生的地质体一钙华进行分类、对岷山地区冰缘岩溶的兴衰进行探索。岷山地区的岩溶研究起始于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的兴起,在我国对高原、山原地区的岩溶研究是薄弱的,作者虽然在岷山地区工作十多年,
7、深感这里的岩溶地质研究是大有作为的领域,希望此文为后来研究者作垫脚石。收稿日期:2013-03—22作者简介:周维纶(1937一),男,江西奉新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喀斯特和旅游地质研究479极端气候造成庐山“冰川”在短时间内形成1岷山地区冰缘岩溶地质的背景与环境岷山地区的碳酸盐岩为古生代的泥盆、石炭、二叠系和中生代的三叠系地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质灰岩,质地较纯,结构以厚层块状为主,夹中厚层,经印支一燕山造山运动形成褶断山岳,大地构造部位处于甘孜一松潘褶断带的东北部,地质构造剧烈,以线型或尖棱状复式背向斜为主,地层倾角在70。
8、以上,局部倒转,区域性和大型断裂发育,构造裂隙密集,以NE、NW向两组发育,并常伴有劈理带。在白垩纪末至第四纪初岷山地区的碳酸盐岩经历了二次强烈的岩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