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

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

ID:55971347

大小:743.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03

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_第1页
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_第2页
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_第3页
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_第4页
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5月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ay2013第28卷第3期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01.28No.3文章编号:1673-064X(2013)0343006-06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耿进卫,王建民(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采用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西峰油田LM井区长7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长7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

2、渗储层,成岩作用强,次生溶孔较为发育,长石、岩屑及碳酸盐胶结物等易溶矿物的溶蚀是形成次生孔隙的重要原因,中孔及大孔是主要储集空间,细喉及微喉是基本渗流通道,微裂缝极大改善了储层渗流能力.研究区长7储层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微观的孔隙结构特征是造成油井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关键词:西峰油田;长7储层;孔喉结构中图分类号:TEl2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的勘探及开发实践表明,位于鄂尔多斯研究对长7油藏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盆地西南部的西峰油田LM井区长7油层组发育超低渗油藏,少数钻井已于其中获得了中低产能.初步的

3、研究显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是影响其产能的重要因素.LM井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东邻伊陕斜坡(图1).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长7油层组是中生界延长期湖盆最大水进期沉积;盆地西南部的LM井区处于半深湖一深湖环境,沉积厚度75~80m,自上而下可分为长7、长7、长7三个旋回.长7时区内深湖相发育,沉积了广泛分布的张家滩油页岩,长7一长7时区内发育湖底扇1-3],其中的浊积中扇砂体密集发育,成为长7油层组的良好储层.长7储层孔隙度平均8.25%,渗透率极低,平均为0.105×10~m,属于

4、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由于储层岩性细、成岩作用强、溶蚀孔隙和微裂缝发图1LM井区区域位置示意图育,致使其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对渗流特征及注水开Fig.1SketchmapfortheregonallocationofLMwellblock发效果影响很大.因此,深入开展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收稿日期:2012—12—23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0JM5003)作者简介:耿进卫(198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学研究.E—mail:xgk1984@163.com耿进卫等:西峰油

5、田LM井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7—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l0—351岩石学特征m,此类孔隙主要有2种形成方式:一种是沿易溶碎屑颗粒边缘溶解,另一种是胶结物充填交代碎屑LM井区长7储层岩性主要以灰色、灰褐色中颗粒,之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共同发生溶解,被溶蚀粒质细粒、中一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碎屑颗粒以石英颗粒边缘多呈锯齿状、港湾状.2种溶解方式都在碎为主,体积分数为43.0%~50.0%,平均46.25%;屑颗粒之间形成较多不规则的次生溶蚀孔隙(图3长石次之,体积分数16.0%~31.0%

6、,平均(a)).26.21%;岩屑6.0%~23.0%,平均9.27%;云母(2)溶蚀粒内孔隙:研究区长7储层溶蚀粒内(主要为白云母):0.5%一4.0%,平均2.02%.岩屑孔隙多发育于长石、云母、岩屑等易溶矿物表面.长主要由变质岩屑(千枚岩、板岩、变质砂岩)、沉积岩石颗粒通常沿双晶面或解理缝方向进行选择性溶屑(泥岩、白云岩)及火成岩(喷发岩、隐晶岩)组成.解,形成粒内条状或蜂窝状孔隙;云母的溶蚀往往沿填隙物以自生矿物为主,体积分数在13.5%~解理面进行,形成不规则的溶蚀孔隙;此外,分布在20.5%

7、之间,平均15.81%,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颗粒间的黏土矿物,如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等也发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自生石英、自生长石.其中胶结溶蚀,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微孔.溶蚀粒内孔隙是研究物占主要部分,体积分数在13.5%~17.5%变化,区长7砂岩储层的重要孔隙类型,其孔径一般为8~平均14.5%,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以方解石、铁25m.此类孔隙的连通性较差,常与溶蚀粒间孔隙方解石、铁白云石为主,白云石含量较少,绿泥石微伴生分布,且分布很不均匀(图3(b)).量,局部达3.5%.杂基含量较少,以泥质为主

8、,此外(3)溶蚀微孔隙:研究区此类孔隙主要是以蜂还有少量石英质,一般小于3.00%,泥质主要由绿窝状的溶蚀微孔隙为主,也常见以散点状分布的溶泥石及伊利石组成.蚀微孔隙(图3(c)).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其主要分2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布在长石、岩屑、黏土矿物等易溶矿物表面,其孔隙直径一般小于10m.根据铸体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研究(4)残余粒间孔隙:研究区长7砂岩储层由于区长7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粒间孔隙、压实、压溶、胶结等成岩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