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71273
大小:738.0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03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2卷第5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9月Vo1.52No.5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Sept.2O13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周水涛江胜清(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发展过程,文学创作的民俗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自为”到“自觉”的渐进过程。文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演进,是文学民俗学意识发生发展的驱动力。感性文学民俗学意识与理
2、性文学民俗学意识是文学层面的民俗学意识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观照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状态,有助于纠正当下文学批评的民俗学认识偏颇及消除某些理论误区。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民俗学意识;现当代文学;民俗学文学民俗学意识,在此特指一种由相关民俗学描写的深层次寄托。理论支撑的文学意识,包括创作(批评)主体对民俗尽管东汉时期产生了讨论风俗的著作(如应劭事项的文化内涵的把握、对民间文化或民俗的叙事的《风俗通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专门记承载作用的认识、对民俗风情的审美认识或“有意述地方风俗的著作(如晋代周处的《风土记》等),但注意”等内容
3、。①中国现当代文学范畴内的民俗学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关联地方风俗的著作出自理性意识经历了萌发、发展、相对“成熟”等阶段。但目的民俗学观念;尽管在上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民前人们对于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及其存在俗学研究社团、刊物,出现了许多讨论民间文学与状态有着种种错误认识。例如,人们错误地认定民俗的关系的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意义的文“有意注意”民俗学批评视角出现的时间,无视风俗学批评民俗学意识已经出现,因为这种讨论与文学描写的“自为”与“自觉”的差别,对不同时段问世的作品的民俗学评论无关。由于文学自身的发展、精作品进行笼统粗放的民俗学解读等。
4、因此,我们有神文明自身的演进及政治变革、时代更替、时局动必要考察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审视文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文学批评主体对民俗学批评学民俗学意识的存在形态与作用方式。视角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过程——从2O世纪初至21世纪90年代,文学一、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批评的民俗学意识经历了由朦胧到明晰、由“自为”(一)文学批评层面的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文学批评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是民俗学意识翻检20世纪3O年代的文学评论,我们很难看作用于文学批评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通过考察到明晰的民俗学视
5、角。今天人们反复称道鲁迅小民俗学视角运用的情况来揭示文学民俗学意识的说的民俗学描写,认为鲁迅有意通过民俗展示来反发生发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阶段,文学批评主体映现实或批判封建文化,但在上世纪3O年代,人们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在谈到鲁迅以浙东乡村和小城镇为背景的小说时,意注意”②的漫长发展过程。很少谈及作品的民俗学内涵。例如,欧阳山的《鲁文学作品的民俗学评论的核心任务是:从民俗迅底永远的敌人》对《阿Q正传》的分析与民俗无学角度切入,解读作品的民俗学描写,把握民俗学关,重心完全落在作品的反封建主题上,③杨启嘉描写所展示的民俗
6、事项,揭示民俗描写的审美特的《中国新文学概观》对《阿Q正传》的评论主要从征,发掘民俗学事项的文化内涵及揭示作品民俗学文艺学、社会学等角度切入,根本未涉及作品的民收稿日期2012—04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08BZW063)8O俗学描写。杨启嘉认为:作者在面上是写一个阿俗描写,客观上揭示了风俗描写与作品思想内涵的Q,里面是写一个中国,这正是《阿Q正传》的伟大关联。例如,在讨论《惨雾》《怂恿》《疲惫者》等作品之处@,评论者强调的是作品的社会学内涵。王哲时,批评者既指出作品的风俗民情描写,如“作品中甫的《中国新
7、文学运动史》在评论鲁迅的小说时说:的地方农村色彩全很浓”、“客观地写下了有些特殊“他的《呐喊》,《彷徨》,也和他的杂文一样剥露了守的习俗和生活现象”等,又指出与这些描写关联的旧社会的种种弱点,显示了我们民族的愚顽,他时社会现实,如“农民的无知与被拨弄”、“农村衰败的常在反抗旧的思想旧的道德,意味非破坏他们,中艰苦生活”等。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表述意味着国没有兴旺的希望。”@显然,此时的评论没有只言当时的文学评论已有朦胧的文学民俗学意识,但批片语涉及鲁迅作品的民俗学描写。王鲁彦、许杰、评主体对民俗风物的关注大多滞留于“无意注意”许钦文等作家的作
8、品的民俗学内涵在今天得到普层面。“无意注意”的文学民俗学意识出现的外在遍认定,但《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在讨论这些作家的标志是:批评主体“无意识”地考察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