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pdf

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pdf

ID:55971037

大小:721.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3

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pdf_第1页
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pdf_第2页
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pdf_第3页
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O卷第4期湖南有色金属2014年8月HUNANNONFERROUSMETALS·采选·矿岩分采提高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回采效率的技术探讨黄程辉,王洪,肖高利(香花岭锡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郴州424306)摘要:针对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开采矿石损失大、贫化率高、回采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提出了矿岩分采分出铲运机出矿的技术方法,对试验采场布置和回采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一新的技术方法有利于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提高回采效率。关键词: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分采分出;机械化;试验采场中图分类号:TD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540(2014)04~0001—

2、04缓倾斜薄矿脉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常见矿井于1984年建设投产,采用平硐+盲斜井开赋存形式。由于回采作业面断面尺寸较小,无法使拓。到目前为止,已开拓750、730、710、680、645、用机械化采矿设备,较小的矿脉倾角缺乏重力放矿630、600、530等五个中段,主要生产中段为750、条件,出矿强度低。受这些因素影响,一般较多的采730、680、645中段。主要采矿方法为房柱留矿法电用脉内房柱留矿法,电耙出矿。这种传统的采矿方耙出矿,矿石通过底部结构的溜井溜到放矿漏斗出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回采效率低,主要体现在三个矿。因留有顶底柱和连续间柱,损失了大量资源矿方面:

3、一是电耙出矿效率低,对于低品位矿体回采经量,根据实际开采情况及计算,矿山核定回采率为济性差;二是回采过程中混入的废石多,矿石贫化严89%。电耙出矿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开采成本重;三是在围岩和顶板欠稳固条件下预留矿柱多,矿高。受作业空间高度影响,不得不进行矿石和废石石损失大。基于以上原因,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开统一回采,矿石贫化率高达42%。采一直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难题_】J。随着我国2矿岩分采分出回采技术方案有色金属矿山资源枯竭状况的加剧,许多矿山将以矿石和废石分采分出的回采方案是将脉下废石往弃采的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纳入生产计划。为采出移送至附近空区或弃用巷道,增加

4、矿石回采空此,研究探索针对该类矿脉的高效采矿方法具有了间,从而为机械化高效出矿创造条件。这种方法的良好的现实意义。显著特点是出矿效率高,矿石贫化低,还能减少废石1矿体及原有开采工艺概述出窿的运输成本和废石场对地表的占用和环境污染。为提高资源回采率,可根据围岩结构和顶板应香花岭锡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香锡公司)塘官力状况尽量采用点柱替代连续矿柱,减少矿柱数量,铺工区0和Ⅲ矿体平均倾角12。,厚度平均只有并在后期通过人工矿柱替代方法回采矿柱。1.1m,品位低,0矿体只有0.5%一0.7%,平均2.1采场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参数0.65%,Ill矿体平均品位为0.8%,属于典型的低

5、品试验采场设在730中段,沿走向布置,采场斜长位缓倾斜薄矿脉难采矿体。但勘探资料显示矿体资为58.8ITI。由于矿体围岩细粒致密坚硬,不易风化,源量大,合计矿石量112万t,金属量8200t,且形态稳固性好,因此采场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顶板的暴规整,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露面积和矿柱尺寸参数。作者简介:黄程辉(1966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采矿技术管理2.1.1矿房跨葭工作。分别对20m、25m、30m、35m四种跨度条件进4湖南有色金属第30卷表1分呆分出铲运机出矿主要技术指标表2主要经济指标比较指标采矿方法分采分出开采房柱电耙法[2]芦世俊.缓倾斜薄矿脉分条推进

6、连续出矿高效采矿工艺[J].3.采出的废石不出窿,可降低提升运输成本,减金属矿山,2010,(10):221—225.轻废石对地表的占用和污染压力。[3]王素银,张旭宇.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探讨[J].甘肃冶金,2007,29(1):98—101.4.我国有色金属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多,迫切[4]王来军,薛田喜,陈涛.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的研究[J].黄需要经济高效的开采方法。因此分采分出机械化出金科学技术,2003,11(3):101—105.矿的采矿方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前景。[5]王贻明,姚高辉,夏红春,等.缓倾斜破碎薄矿体采矿方法选择与采场参数优化[J].现

7、代矿业,2010,(5):46—49.参考文献:【6]樊明玉.采场顶板稳定性与采场顶板监测技术研究[J].有色[1]古德生,李夕兵.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M].北京:冶金属(矿山部分),2007,39(1):101—105.金工业出版社,2006.收稿日期:2014一O6—08DiscussiononImprovingMiningEficiencyTechnologyofLowGradeGentlyInclinedThinVeinbySeparateOreandWasteRockHUANGCheng—hui,WANGHong,XIA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