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64376
大小:101.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4
《XX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拟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拟题 xx年高考即将开考,各位考生也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出guo高考频道特意为大家汇总了大量的高考作文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guo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准确地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但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的,它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晶。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意思是说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必须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特别是材料作文,醒目而新奇的题目能快速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从而让文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 有一位花农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在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花农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花农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花农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 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
3、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和抄袭。 该材料有两个主要形象,一个是花农,一个是学童。花农种了很多花,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花农因势利导,学童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学童接受花农的建议,将花留下——学童留下“一朵花”就是留下了“一座花园”。所以考生可采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学童”的角度:①爱要讲究方式,②把爱留下,会有更美的风景…… 2.从“花农”的角度:①教育的艺术在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②没有“随风潜入夜”的教育,很难收获一片芳香,③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开得越发灿烂……
4、3.从“花农”和“学童”关系的角度:①爱是感情共鸣的基础、沟通的桥梁,②没有爱的共鸣,也就没有满园的春色…… 【失误题目】 失误一:“审材”失误,拟出的题目与原材料背道而驰,离“材”万里 如:《位置与价值》《人生应该有个归宿》《留在原点》……此类题目明显是考生从“花”的角度拟写的,但对于该材料,“花”根本就不是主要形象,因而也就不是写作的角度。看到此类题目,阅卷教师会毫不犹豫地将此文判为跑题作文。 失误二:拟出的题目切入角度太大,属于典型的“大”而“空” 如:《学会变通》《智慧的力量》《换种思考方式》《人生要有智慧》……此类题目,明显是考生从“花农”的角度拟写的。
5、材料中,花农“教育方式的转变”虽属于“变通”“智慧”的范畴,但这两个概念绝对不能等同。所以此类题目不能说跑题,但会被阅卷教师轻易地判为偏离题文。 失误三:题目中出现明显的偏离材料“内涵”的关键词 如:《换位思考》(“换位”是交换位置,而材料体现的是换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故“换位”与“换种方式”二者不能等同) 《放弃就是拥有》(“放弃”是不再拥有,而材料体现的是“放手”,“放手”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拥有,故“放弃”与“放手”二者不能等同,“放弃”属典型的偏题作文甚至跑题作文) 《分享》(“花”是花农的财产,花农的目的是既不伤害学童又不失去“花”。同时对于学童而言,花根本就不是自
6、己的财产,何谈“分享”呢?) 《爱的奉献》(材料是谈“爱的方式”,非倡导“奉献”爱,属典型偏题作文) 失误四:题目拖沓冗长,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云 如:《留着总比摘掉好》《选择一种存在的方式》《美的风景》…… 此类题目拖沓冗长,故弄玄虚,把材料的结果,即一个现象作为题目,让阅卷教师不知考生到底想说什么。 失误五:题目平淡苍白,毫无文学色彩和美感 如:《生活要有爱》《爱不好会伤害》《舍了就是得》《要想进必须退》……此类题目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平淡苍白,毫无新意,所以虽不偏题、跑题,但是也很难获得高分。 《错误的爱是一种伤害》《占有的爱,会让爱窒息》《有一种
7、爱叫放手》《转换思维,也许别有洞天》《爱我、你就放开我》《让爱播撒人间,让世界更加美好》《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开得越发灿烂》 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的题目为例,浅谈一下材料作文的拟题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保守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法一般适用于带有材料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中明显带有“观点句”或“关键词”的材料作文及写作角度特别明显的“叙事类材料”作文,具体操作如下: 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