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自然审美差异.doc

中西自然审美差异.doc

ID:55961503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8

中西自然审美差异.doc_第1页
中西自然审美差异.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西自然审美差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中西自然审美差异: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元气论,把整个宇宙视为气化流行,人即在其中谋求与天地气化流行成为和谐之整体。唯心主义,或以‘天’为一超时空的大秩序,而人是依此超时空之大秩序而行事、‘体道,以求宇宙之和谐;或以‘天为‘心’,认为道理俱于一心之中,充分发挥‘本心,之作用即可‘与天同体”)儒家哲学--将天视为具有一切美好品质的具有人格意义的主宰,侧重从伦理道德角度阐释。孔子:“知天命”(《论语·为政》),“畏天命”(《论语·季氏》),“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孟子·告子》),“宇宙万物皆备于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宋明代理学--认为“天道”与“人道”是相通的,“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则异矣,其于道,一也。’,老庄哲学--天不是人格神,而是“自然”、“宇宙精神”、“天地精神”,侧重从遵循自然规律以获得精神自由的角度加以阐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3、”《庄子·齐物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外物》------强调顺乎自然人生应当是始于“天地与我并生”,终于’‘万物与找为一而要达到这“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无需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须通过主观精神上的‘’心斋,和“坐忘”(《大宗师》)----老庄的自然天道观,强调的是存在于天地之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宇宙精神,主张从自然之道出发,“无为”以顺应自然,从而达到一种超功利的自由的精神境界。禅宗-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道家哲学及魏晋玄学融合的产物。信奉“梵我合一”的世界观,追求一种超越是非、有无、生灭、得失的自由境界。“玄道在于

4、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则有无齐观,齐观则彼己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东晋,僧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埃。”“我心即佛,“佛即我心”,客观世界的一切色相变幻,完全是主观心灵变化的产物。提倡“即心即佛”,“顿悟见性”,主张“心净则佛土净”,入世即出世,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景德传灯录》。儒家“比德说”或“情志合一”说:以山水比喻道德、品质的说法,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与人们伦理道德的某种品质相比拟,通过自然人格化,来寻求人与自然山水间内在精神的契合。孔子:‘智者乐

5、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评价:摆脱了原始自然崇拜观中对自然山水的恐惧心理,开始以一种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的亲和态度,借自然物来赞颂人格美、精神美。“比德说”强调人和自然的互相交流,把自然美和人的精神道德联系在一起,对自然美的欣赏没有停留在仅供感官享受的程度,在对大自然的领悟、借鉴和学习中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对大自然精神意义的发掘和推崇,有助于人们在欣赏自然山水时越过表面现象去寻找万物内在的精神品质之美,为后代的美学家、艺术家从更高的层次探索山水之美

6、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中一种独特的精神倾向,即注重自然山水审美的人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而使中国的自然景观得到了“人化”。忽略自然山水形象美和形式美,山水成为人伦道德的比附,而失去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侧重审美主体的本体地位,还没有达到对自然山水审美的超然境地,无法达到更深的审美体验。道家“天然”说或“物我两忘”说:------推崇不假雕琢的自然之美。认为天地之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表现自己,人们应该顺应它,不要以外力去强行干预、改变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7、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评价--在矫正了先秦儒家忽略大自然形象美、形式美的弊端。高度肯定天地之美的客观存在和崇高价值,自然山水就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而不仅仅是伦理道德的附庸。奠定了中国自然和艺术审美推崇天然之美的美学基调,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拉开了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名士畅神山林、游历自然山水的序幕,倡导了古人追寻自然之美的风气。自然景观中的素朴、淡雅的景致特别受到古人的赏识。宗炳“畅神”审美说-宗炳,《画山水序》,

8、“澄怀味象”的审美观照方式达到畅神的状态。“澄怀”,即保持庄子所说“心斋”、“坐忘”那样一种虚静空明的心境,这是对自然山水进行审美观照的心理条件。“味象”,即对客观的自然山水进行审美的品味,这是一种“凝气怡身”、“万趣融于神思”的“畅神”的精神愉悦。“畅神”的前提是虚静,唯有虚静,才能静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