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

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

ID:55961291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8

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_第4页
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自主赏析六国论课件人教版选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简介时代背景1.作者简介:苏洵(1000─1066)字明亮,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一门

2、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佑集》。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2.写作目的: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

3、于外族而写的。当时,契丹(后称“辽”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西夏(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经常入侵,北宋统治者沿用妥协政策,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求苟安。作者写这篇文章,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3.题解:“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二.预习侧重于字词,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1)读课文,注意读音(2)有些文言句子的词序,在翻译时

4、要改变。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改变。①赵尝五战于秦。①赵国曾经五次和秦作战。“于秦”在原句作补语,译时可充状语,放在渭语前。②其势弱于秦。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语序改变同前小题。三.研习新课1:研习课文第一段(1).学生自读第一段,注意字音注意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非兵不利:兵器,名词或曰:有的人5六国互丧:交替,一个接一个地。率贿秦耶:一概,全都,副词。盖失强援:承接上文,表示对原因的解释,副词。(2)句式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故曰弊在赂秦也。……….也。表判断,固定用法,古文中称为判断句。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

5、然段(1)提问: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明确:“弊在贿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贿”字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2)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明确:一是从贿秦的国家说--------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贿秦的国家说--------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师生共同明确思路,试背第一段。作者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明确观点。贿秦力亏板书:弊在赂秦{}故曰:弊在“赂”不贿

6、者以贿者丧(4)学生齐背第一段。3:研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字音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暴霜露pu暴秦之欲无厌bao胜负之数shu数吕师孟叔侄shu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ong从散约败zong(2)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二段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a.其实百倍:他的实际数量。是两个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其实”。b.固不在战矣:本来、当然,副词。c.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祖父”,是两个单音节词d.固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引申为分辨、清清楚楚的意思。e.理固宜然;助动词,应该。(3).理清思

7、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二段。a.提问:这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分组讨论。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明确:作者紧承第一分论点“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去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分三层意思,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得”与“亡”的对比“难”与“易”的对比“有限”与“无限”的对比5引古人名言印证。b.学生齐背第二自然段。四.课堂练习。背诵第二段,完成下列题目。1.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先将“”和“”相比,又用“”和“”相比,得出“”“”“”的结论。2.接着又用两个对比,即先祖父的“,”与子孙的“,,”相比;诸侯为“

8、一夕安寝”而“,”与秦国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证明中心“,”。五:课堂小结本篇课文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列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辅助中心论点。第二段从秦的土地来源,点明“赂秦”的危害,只能换“一夕安寝”“尤抱薪救火,薪不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