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

ID:55954425

大小:2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18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_第1页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_第2页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_第3页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_第4页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辨析  摘要:“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是什么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译者将wirklichenMenschen译为“现实的人”,将diewirklichenIndividuen译为“现实的个人”,这为我们识别两者提供了文本依据。由于两者的涵在历史唯物主义畴有着相对一致性,所以其自我区分的动力相对较弱;致使其要做相对明晰的自我区分的动力,则来自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个人”这一对畴。通过观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个人”的若干用法,笔者认为

2、,“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区分虽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不能不做任何区别而加以混用。  关键词:现实的人;现实的个人;关系;辨析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6-0039-03  一、问题的提出:“现实的人”即两个“现实的个人”?  在《反杜林论》中,有着这样一段话:“我们已经充分地看到:两个意志的完全平等,只是在这两个意志什么愿望也没有的时候才存在;一当它们不再是抽象的人的意志而转为现实的个人的意志,转为两个现实的人的意志的时候,平等就完结了。”[1] 

3、 从字面上看,“现实的个人”是“现实的人”在个体层面上的表述形式,即由于论述语境的不同而导致的用法上的差异。“现实的人”即两个或多个“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个人”这组提法,从形式上看,在历史唯物主义畴并无严格区分的必要,也没有这种可能。这种看法也代表着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甚至有学者会认为,这种刻意区分会人为地割裂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看法。目前对“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使用情况似乎印证了这种看法。但是,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二、“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使用情况  

4、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人”的使用频度并不高。经过笔者的初步统计和分类,大致情况如下:有(对该概念的使用维度)分开使用、在同一部著作中的使用(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中),在同一句话中的使用(如上文所引的在《反杜林论》中某些段落所出现的情况)等情况。下面,我们将分三个问题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人”的使用进行分析,以辨明理。  1.“现实的人”=“现实的个人”或者“现实的人”≠“现实的个人”?  在这个问题上,异议点导源于《反杜林论》中的这样一段话,即“

5、我们已经充分地看到:两个意志的完全平等,只是在这两个意志什么愿望也没有的时候才存在;一当它们不再是抽象的人的意志而转为现实的个人的意志,转为两个现实的人的意志的时候,平等就完结了”[2]。从该段论述中,不难推论出“现实的个人”是“两个”“现实的人”的各自存在,两者只有语法意义上的单复数的差别。但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即这两个词语的出现所可能带来的某种分歧。这种分歧来源于对人学对象的不同界定上。以基于哲学意义上的人学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呈现为“整体的人、人的完整图景和人的本质”的时候,人学就会要求这个对象为“完整的

6、个人”。与此同时,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及其在人学中的定位也会成为一个问题。“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两个词语之间的力(解释力)也就存在于这个问题域当中,即“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人”的概念力会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论域中重置与被重置。与此同时,这个力也存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对待个体、整体的态度上,进而也存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关系上。上述情况表明,在“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关系上,采取“现实的人”=“现实的个人”或者“现实的人”≠“现实的个人”这种形而上学式的提问方式,并不会得到让人满意的答

7、案。笔者认为,对该问题的解决需要求助于辩证法,即首先从审视提问方式本身的合理性开始,问题的焦点并不完全集中于“人”与“个人”的截然对立,更重要的是存在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概念的理解维度上。  2.“现实的人”+“唯一者”=“现实的个人”?  “现实的人”+“唯一者”+……=“现实的个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也有可能是荒谬的。这个关系只能是在抽象的意义上,即在马克思之前的人论的逻辑上才成立,这个维度,是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是从抽象人论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一条路径,但并不必然通向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

8、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之前,人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相关联的,其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人和动物、上帝等抽象物相互区别开来,因而表现出抽象性的特点,即表现为自然人论。自历史唯物主义产生后,自然人论这一认识人的路径便被历史唯物主义从形式上割裂,自此走上了一条相异的对人的认识、解释路径,或者说,原有意义上的对人的认识、解释路径被“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